【扶貧高峰會】社會需要挺起腰骨領導 而不是輕易跪下的政府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林鄭月娥在今日(24日)的扶貧委員會高峰會上,重申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的「名言」,指貧窮線並非扶貧線,政府的政策亦未必完全依據貧窮線去制定。的確,若然政府政策是需要依據貧窮線制定,須照顧社會上最急待幫助的弱勢社群,政府不會在昨日推出「補鑊」措施,為滿足政黨邀功心理、社會民粹傾向訴求而跪下,變相向全民派錢4,000元。

特首林鄭月娥今早(24日)出席扶貧高峰會表示,是次高峰會聚焦於社會房屋主題。(梁鵬威攝)

林鄭的所謂理財新哲學,被扣上後知後覺、隨波逐流、向民粹下跪、簡單複雜化等等的標籤,可謂是自找苦吃。政府以為這次的實質派錢可以取悅市民,但恐怕如意算盤難以打響,反倒會影響在未來的施政威信,更會令社會直接質疑,政府是否有決心、能力,精準運用手上豐富的財政資源,為社會排難解困。

一如《明報》在今日的社評所指,公共理財應該有目的而為,政府要透過《財政預算案》促進經濟、投資未來,財富再分配是為了紓困助弱,不是為派錢而派錢。「01觀點」在近日亦多番強調,政府屈服派錢,與政黨以成功爭取派錢為功勞,而不把「拾遺補漏」的討論內容集中於如何減輕市民的生活成本、集中增加基層的可支配收入,都是不負責任、有違社會重託的表現。

社會需要政府提供的是領導,要果斷向市民說明政策利害,指明發展路向,而不是做民粹訴求的應聲蟲。輿論多番指出,市民要求政府派錢,關鍵是出於社會已對林鄭政府的施政能力徹底失去信心,寄望「好打得」的林鄭能帶領香港走出發展困局的殷切期望,幾乎已經消磨殆盡。在這種政治大環境下,政府合理的回應是拿出一份正切社會需要的《財政預算案》,展現特區政府的施政管治能力。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政府可以拿出一份完全不着邊際、再次印證自己無能的預算案,現在更不思進取到放棄幾乎是唯一值得讚許的拒不派錢、精準用財態度(只是態度)。

政府在派錢問題上進退失據,到現在可以說是純粹反映林鄭月娥的理財新哲學的空洞無物,毫無理念可言。預算案推出之前,林鄭強調會為社會帶來驚喜,一眾官員也重申政府不會派錢,會將錢用在適當解決社會問題的地方。結果當然教社會大失所望。其後在政黨與民粹壓力下,再次放風會針對低收入人士補發 2,000 至 3,000 元,又引起政黨的反對,要求加碼。最後公布的方案,已然是變相的全民派錢。毫無主見、隨風擺柳、進退無方,可完整描述林鄭政府的布局「策略」。我們着實憂慮,這樣無能無信的政府,不但不能帶領社會走出民粹主導的大氣氛,更可能被民粹折騰五年,再消耗香港的寶貴光陰。

林鄭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曾公布政府將籌辦公務員學院,以增強香港公務員的治理水平。但在針對公務員提出更高的治理、管理水平要求之前,或者她應該先深入檢討,她及問責官員團隊,應該如何急起增強治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