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世界盃魔咒再現? 盛事經濟發展潛力大 港府應重視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世界盃正式開鑼,今日(15)港股成交量不跌反升,今屆世界盃期間的股市是否能打破「世界盃魔咒」呢?在過去十多屆的世界盃,環球股市向下,但港股走勢相反。有人將原因歸咎於基金經理只顧「睇波」,花較少時間在股市,成交量少。話雖如此,世界盃確實刺激到相關板塊的股價,如食品股、飲品股等,更帶動到主辦國的經濟。體育盛事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容忽視,同時亦能成為發展多元旅遊的其中一個選項,而香港每年都會舉辦不同體育盛事,要發展體育盛事經濟並非難事。

2018世界盃本周開鑼。(視覺中國圖片)
+2

港股有望逃過世界盃魔咒?

每年一到六月,就會掀起「六月魔咒」的都市傳說,說法源於80年代經濟分析員,參考了歷年港股的升跌而得出的結論,從而提出「五窮六絕七翻身」—股市會在五月開始下跌,到六月時更會大跌,但到七月就「起死回生」。今年六月適逢是四年一度的世界盃,「世界盃魔咒」的說法又現,即世界盃期間股市會出現的下跌走勢,成交量亦較淡靜。摩根大通最近發表世界盃冠軍預測研究報告,將這個現象歸咎於「足球運動的魅力」,令很多國民着迷。由於投資者和基金經理「太專心」觀看精彩的賽事,投放在股市的時間較少,希望「少做少錯」,而令市場表現冷清。

雖然難以證實世界盃與股市交投量有直接關係,但歷年的數據顯示,環球股市的走勢在世界盃期間確實向下。統計顯示,在過去16屆世界盃期間,環球股市的指數大多下跌,只有4屆是向上的。

環球股市過去五屆世界盃表現

根據以往經驗,對於今年環球股市能否打破「世界盃魔咒」,情況恐怕不太樂觀。今屆世界盃有三分之二的賽事都在歐美股市交易時間內進行,而今屆世界盃比賽場地的時區與2010年世界盃主辦國南非的時區相若。歐洲央行2012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參與比賽國家的股市成交次數和成交量分別平均下跌了55%和45%;另外,據《路透社》報道,「足球瘋狂國」巴西和阿根廷的股市成交額更分別下跌了75%和80%;歐美股市平均則下跌近四成,成交量更會因歷史性時刻(如入球)而進一步下跌5%。

中國今年有7間公司贊助世界盃或國際足協,比賽的廣告牌不時見到中國牌子的廣告,而國際足協的贊助費收入亦有增長。(路透社)

不過,港股在世界盃期間的表現明顯比環球股市好。在過去四屆世界盃,只有在2002年日韓世界盃期間,恆指走勢向下,其餘都是升市。雖然在世界盃期間環球股市普遍向下,但世界盃同時刺激到食品股、飲品股,甚或豬肉股等相關版塊,例如青島啤酒、蒙牛乳業。青島啤酒與央視合作,成為央視世界盃轉播贊助商,股價半年內升超過六成;而蒙牛則是成為世界盃全球官方贊助商,是首次有乳品企業進入國際足協全球贊助商級別,股價連續兩天一度刷新歷史高位,衝破30元,半年升近五成。港股能否靠世界盃概念股繼續「逆市而行」,仍有待觀察。

世界盃概念股走勢

重溫:各國贏得世界盃的經典時刻(按圖放大)

+13

港府應重視運動盛事經濟發展

受惠於世界盃的豈只相關概念股,世界盃更為主辨國帶來龐大的經濟收益。在世界盃期間,俄羅斯政府會加開700班火車來住主要的比賽城市,持門票的球迷更可以免費乘坐交通工具,加上外國遊客入境免簽證、有關比賽場館的基建、交通等等,俄國政府的支出預計高達3,900億盧布(即約68億美元)。支出雖多,但同時帶來不錯的回報,有助刺激消費和經濟,《路透社》估計,俄國投資世界盃可在未來五年為當地帶來每年1,500至2,100億盧布(約24億至34美元)的回報。

+10
Formula E。(資料圖片)

舉辦世界盃和奧運等國際級、大型的體育盛事固然較易有高回報,但在香港,舉辦大型運動賽事常被質疑可帶來多少經濟效益,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更曾經表示,體育界「沒有任何經濟貢獻」。然而,體育盛事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覷。立法會文件顯示,香港首次舉辦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賽車錦標賽(Formula E)就吸引到兩萬名觀眾入場,有四分一是外來旅客,當中更不乏高消費過夜旅客(如知名賽車團隊和賽車愛好者);又以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為例,2016年3天賽事更吸引逾十萬人入場支持。旅發局研究指出,自2004年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獲頒「M」品牌大型體育活動,每年為香港帶來2.82億元直接收益,同時亦帶動鄰近中環蘭桂坊的消費數字上升。

民政事務局自2004年成立「M」品牌制度及支援計劃(「M」品牌制度),把「M」品牌授予在香港舉行並獲認可的大型體育活動。「M」品牌賽事由2005年的4項增加至2017年的13項,數目和規模均不斷增加。政府會制定有關政策,以便通過商界及廣大市民更積極參與和支持,協助香港的體育總會發展可持續的大型體育活動。資料來源: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

七人欖球賽南看台以其嘉年華文化見稱,觀眾多以鬼馬裝扮進場。(鍾偉德攝)
+13

事實上,香港除了舉辦Formula E和七人欖球賽,還會舉辦其他國際級體育盛事,例如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和Volvo環球帆船賽(香港分站),但在旅發局2018-19年度的工作報告中,未見政府有意推出有關的宣傳項目。而「M」品牌所謂的「制定有關政策」主要為提供資助和宣傳,但去年的對各項「M」品牌盛事資助總額只有約三千萬元,是否能夠吸引更多大型賽事落戶香港,實成疑問,未見政府發展盛事經濟的決心。運動盛事帶來的經濟效益有目共睹,而香港又有舉辦大型國際體育盛事的經驗和機會,運動盛事經濟的發展潛力很大,政府應更重視這方面的發展,將運動盛事納入為其中一個多元旅遊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