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功課艱深 教育局須加強監管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日,Facebook群組「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接連貼出內容艱澀的功課、默書範圍,內容涵蓋中、英文科,程度明顯超出幼稚園學生的能力範圍。事實上,早有不少意見指出幼稚園揠苗助長,課程發展議會去年也曾修改《學前課程指引》,以杜絕歪風,但是《指引》歸《指引》,實際上有多少學校跟從,卻成疑問。為保障兒童權益,教育局必須加強監管,確保政策得以落實。

網絡討論內容:

有自稱家長的網民在群組貼出一段英文,指是K3學校的默書內容,不少回應指,該默書範圍的程度已貼近小一。前述《指引》雖然強調早期語文經驗對於兒童來說甚為重要,但是仍需「因應幼兒的語文能力發展和需要」,並以提升學習興趣為依歸。指引又強調「機械式的抄寫、背誦或強記學習內容」對兒童無益,只會降低學童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指引》明確指出,學校不宜在小一生入學初期「進行默寫活動或紙筆評估」,故此,要求K3學生默寫大段英文,實在大有可議之處。

網民回應:
「神校嚟?」、「小一先默幾個詞語喎,K3成段來?發生咩事?」、「我記得我個女早幾年K3,適應小一都係默生字,好似英文3個,中文5個…呢張成段啲字仲咁深」、「我女P1先默緊句子,詞語咋啵」

其實,香港幼兒教育程度過深的問題已為人所周知,隨着經濟發展,為兒女報讀學前班的家長更是不乏其人。對於學前班,政府必須立例規管;對於其直接資助的幼稚園,政府更須做好監管角色。

可惜的是,政府一直對幼稚園監管乏力。舉例說,2006年的《學前課程指引》已然指出,「幼兒未有足夠能力寫字前,教師不宜強求他們執筆寫字」,然而,觀乎幼稚園質素評核報告,仍不乏幼稚園側重讀寫。

在去年推出修訂版學前指引時,局方指如果幼稚園嚴重違規、屢勸不改,將會被取消幼稚園資格。然而,按現時機制,幼稚園需就算被評為「不通過質素評核」,仍有機會上訴,只要改善計劃獲局方接納,即可維持資助幼稚園的資格。由此看來,取消資助資格只不過是「尚方寶劍」,少有隨意運用。

固然,幼稚園功課艱深、繁重的問題,非全由局方造成,一些鼓吹「填鴨式」教育的家長、教師也需要負上責任。但是局方作為教育政策的主事者,必須要想方設法修正問題。期望局方可以貿然取消幼稚園的資助資格,只是不切實際,局方宜在「取消資格」之下加設有效罰則,警惕辦學者。另一方面,局方也要加強質素評核系統,因應投訴作出的適度的突擊檢查,防止情況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