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資學士】工程界現人手黑洞 自資院校宜補空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早前(6月25日)公布諮詢文件,邀請公眾就自資專上界別在高等教育的角色和定位、規管架構等提出意見。2000年時,政府為了切合香港的知識型經濟發展,大力推動自資專上教育,實踐高等教育普及化,提高本地人力資源質素。與此同時,政府更期望自資院校能靈活地因應社會不斷轉變的需求迅速應變,為本港培育切合社會需要的人才,補足公營大學的不足。雖然現時自資專上教育有長足的發展,為更多學生提供升學的機會和選擇,惜政府未能發揮其領導的角色,沒有好好運用自資專上界別發展成熟的優勢,針對社會需要培育更多相關的人才。政府宜加強對自資專上院校的規範,為自資院校設計課程時提恰當的導向,把自資專上院校與公營大學相輔相承的作用最大化。

珠海學院已於去年由荃灣海濱,遷到屯門黃金海岸新校舍。(網上圖片)

自資專上教育大幅擴展 社會仍有人手荒?

過去十多年,自資專上教育的規模大幅擴展。在本港提供學士學位的自資專上學院,由最初只有數間增加至現時的13間(包括非本地學士學位),就讀自資學士學位的人數亦大增130多倍,由2001/2002年的285人上升至2016/2017年的37,600人。根據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的統計顯示,現時就讀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人數接近政府資助課程的一半,可見自資專上界別已成專上教育重要一環。然而,本地的自資專上教育是否能如政府當初所願,成功「配合本港的人才需求,協助解決人手荒的問題」呢?

在自資專上教育蓬勃發展下,本港現時仍有個別行業面臨人手短缺的問題。根據政府統計署發出的 2018年第1季《就業及空缺按季統計報告》所指,從事「建築及工程服務、技術測試及分析」的專業人員職位空缺數量達801個。加上,香港多個大型基建項目亦陸續展開,如「將軍澳-藍田隧道」、「啟德發展計劃」、「古洞北及粉嶺北發展計劃」等,帶動工程界專才的需求。另外,建造業議會撰寫的《建造工程量及人力預測》報告同樣指出土地測量師及土木、結構、土力工程技術員亦將會於未來五年出現較嚴重的人力短缺,可見社會對工程專才的需求之大。雖然現時不乏專上院校學開辦工程的學士學位課程,但從工程界仍然對人才的需求龐大且急切,單靠資助大學培育工程專才顯然不足,而現時只有香港公開大學、珠海學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有開辦相關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政府宜加強與自資院校的合作 做好人力資源規劃

修讀自資學士學位的人數不斷增加,仍有多個特定行業出現人手「黑洞」,主要原因在於政府對自資院校的規管寬鬆,自資院校為了吸引學生,便大多開辦較熱門的科目,如商業管理便已佔了自資學士學位課程數目的三成,工程及科技類反而只佔5%,未能真正按社會所需去培育相關人才。礙於院校的自主和自資性質,有人認為政府不應對院校的運作作出過度的管理。然而,政府推動自資專上教育的原意是與公營大學相輔相成、配合特定行業的人力需求而設,若政府再不在此方面進行適當的督導,自資專上教育則純粹成為了一項產業,而並非擔當補助公營大學不足的角色。

至2014年4月,香港能仁書院終於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批准升格成為「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獲授權頒授4年全日制大學學位。學院將於2014年9月正式開辦兩個4年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資料圖片)

為了保持本地人力資源的質素及競爭力,政府不應完全任由市場力量決定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長遠發展,反而要定期監察自資院校的課程是否能夠培育切合本港社會及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此外,政府亦須做好各院校之間溝通橋樑的角色,讓他們能按自身的優勢、特點分別開辦不同人力需求較大的新課程,避免各間自資專上院校的課程重疊,把自資專上院校的補助作用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