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庫一年告急七次 紅十字會該如何對症下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血庫近年經常傳出「告急」的消息,僅在過去一年便出現了七次存量嚴重短缺的情況。去年有169,932人成功捐血,平均每日只有約465人,與每日目標1,100人的距離甚遠。雖然紅十字會有舉辦不同的活動,鼓勵市民捐血,但捐血站數目不足、服務時間短仍然是減低市民捐血意欲的一大死症。若要培養市民定時捐血的習慣,方便的配套措施則是關鍵因素。只有增加捐血地點、延長服務時間,才能長期維持血液供應穩定。

人口老化 全港對血液的需求上升

輸血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醫生指出,人口高齡化、慢性疾病和癌症患者增加、手術愈趨複雜、器官捐贈和移植手術增加、地中海貧血患者壽命延長等,均導致本港血液需求上升。不過,本港近年的捐血成績一直未如理想,去年的捐血人次更由2016年的328,318人減至2017年的312,972人,跌幅達5%。雖然去年有70,000多名不獲接受的捐血者,但市民的捐血意欲較從前低,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李卓廣表示,去年捐血情況不理想,首次捐血人數及年滿16歲首次登記捐血人數亦下降,料中心今年每天需有1,100人捐血。(鄭秋玲攝)

非港人抗拒捐血 不便捐血配套減低捐血意欲

捐血人次下降,並非因港人「冷血」,以今年2月發生的大埔車禍為例,市民得悉車禍急需大量血液急救後,翌日多個捐血站均出現人龍,更有大約2,200人登記捐血,反映市民樂意盡公民責任。但為何平時捐血數量卻少之又少?歸根究柢,是捐血服務的配套不足所致。

捐血站的開放時間一直為人詬病,除了旺角捐血站在平日開放至晚上9時30分外,全港各區捐血站每天晚上8時前已經關門,而且週末時更非全部捐血站都提供服務,以致上班族需要留待週末去捐血,顯然不是以方便市民為首要考慮。加上,只有少數地方才有捐血站,不少市民需要犧牲假期、特地到某一區才能捐血,才是市民甚少捐血的主因。

中區捐血站的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下午7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則休息。(資料圖片)

「方便」是鼓勵市民捐血的關鍵

若要培養市民定期捐血的習慣,紅十字會便需要改善現有的捐血配套措施,為市民提供方便的捐血服務,才能有效提升本港的血庫存量。 若要方便港人捐血,延長捐血站的開放時間是必要的,但紅十字會亦需增加捐血地點。除了在更多地方設置新的捐血站外,同時也可考慮增加流動捐血車的數量。流動捐血車停泊地點亦具彈性,而且能到全港各個商業區、屋苑,方便上班人士、家庭主婦和退休人士捐血,「落區」更有助紅十字會推廣捐血服務,鼓勵與捐血站距離較遠的市民捐血。當然以上的措施亦需要政府的配合和援助,如增加對紅十字會的財政援助等。

 

目前全港只有一輛流動捐血車,現時大多停泊在粉嶺區。(紅十字會網頁圖片)

捐血服務的不便對市民捐血意欲有一定影響,紅十字會應盡快正視問題,對症下藥,當務之急便是改善現有的配套,增加捐血地點及調整捐血站的開放時間,方便捐血者,塑造培養市民捐血習慣的先要環境,維持香港血液供應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