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地方選舉受重挫 總統埃爾多安風光不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日(3月31日),土耳其舉行地方選舉。執政的正義與發展黨(AKP)意外大敗,包括輸掉首都安卡拉及伊斯坦布爾的市長選舉。
反對派連番高呼「民眾選擇了民主」,奏起自由主義的凱歌,卻似乎忘記了對選民來說,崇高的理念未必比麵包重要。

土耳其星期日舉行的地方選舉,有兩個原因令不少人預期,安卡拉和伊斯坦布爾會是AKP的囊中物。

首先,AKP陣營主宰土耳其兩大城市已經長達四分一世紀。自1994年起,出身自美德黨的Melih Gökçek連續五屆勝出市長選舉,到2017年AKP改派工程師Mustafa Tuna出征,成為現任市長。至於經濟重心伊斯坦布爾更是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的根據地。埃爾多安在成為總理和總統之前,已在伊斯坦布爾紮根多年,1994年更曾當選市長。

其次,自2002年起,埃爾多安和AKP已經多次勝出大選。更重要的是,在2017年埃爾多安勝出修憲公投,改行總統制,至去年又以五成三得票率連任總統。在土耳其,埃爾多安和AKP已被視為「所向披靡」,有如逢選舉必勝。

土耳其執政黨AKP輸掉安卡拉和伊斯坦布爾的市長選舉,被視為總統埃爾多安的一仗大敗。(美聯社)

反對黨領袖:人民選擇了民主

叫人意外的是,AKP派出的市長候選人得票僅為47%,以4個百份點之差不敵共和人民黨(CHP)的候選人。在伊斯坦布爾,選情更加是旗鼓相當,一度分不出勝負,令外界擔憂執政黨會不承認選舉結果。到後來官方媒體公布,CHP候選人以48.8%得票率力壓AKP候選人的48.5%,以0.3個百份點勝出選舉,才令輿論鬆一口氣。

不少媒體形容,這是埃爾多安執政逾16年來,最大一場敗仗。何以致此?CHP黨魁科勒齊達奧盧(Kemal Kilicdaroglu)形容,這是一次民主的勝利。「我們已經歷了各種的不公義,人民選擇了民主。這對我們至關重要。」言下之意,他認為這場地區選舉是人民向埃爾多安過去兩年攬權管治說「不」。

自由派《土耳其每日新聞》亦發表評論文章,形容土耳其的民主有其韌性,縱然埃爾多安的管治有走向威權的趨勢,官方媒體亦偏幫AKP候選人,但選民仍然站出來以選票向政府說不。

從投票率高達85%可見,土耳其民眾極欲表達意見;而「所向披靡」的神話破滅,亦是毋庸置疑的。但單憑這兩點,是否代表打一張民主牌、反威權牌,反對政黨就能夠拿下AKP和埃爾多安?

土耳其親庫爾德族的政黨HDP,受國內自由派廣泛支持。(美聯社)

「笨蛋,問題在經濟」

從數字而言,埃爾多安和AKP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布爾,原本都只是五成多的選票。今次縱然失掉這兩個重要城市,但差距只是4個百份點及0.3個百份點,未至於民情完全逆轉。更大可能,只是部份游離選民向了另一方靠攏。

更重要的是,另一個重要的選情解讀,在於土耳其經濟惡化。去年年中,土耳其因為與美國外交危機及自身經濟政策出錯,以至里拉大幅貶值,甚至未能止瀉,通貨膨脹創十多年新高。去年12月公布的失業率高達13.5%,亦是近年罕見。

經過多年的經濟增長後,國際金融界亦相信,土耳其已進入技術性衰退,去年第四季的GDP下跌多達2.4%,是2009年以來首次。部份分析相信,對於經濟城市伊斯坦布爾的選民而言,經濟轉差才是重要因素,令他們不滿埃爾多安和AKP。

雖然距離下屆大選尚有四年,到時民情是怎樣,目前言之尚早。但埃爾多安和AKP肯定會汲取今次教訓,進一步強調執政黨能夠帶來發展和穩定,以及促進經濟、保就業等。另一邊廂,CHP等反對派在今場勝仗後,若然只管打理念牌,忘記了經濟和民生始終是廣大選民最關心的議題,2023年能否翻盤抑或再一次敗給埃爾多安,只怕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