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聯會倡房策三招 惟忽略關鍵問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修例風波導致社會動盪,公屋聯會倡港府應推出重要房策,包括全面收回粉嶺高球場、續推土地共享計劃及資助市民於私人市場置業等,藉解決市民置業安居問題,紓解社會矛盾、修補撕裂。但房屋問題之所謂深層次矛盾,在於城市發展過分傾斜向既得利益群體,普羅市民安居權益因而被剝削,如所謂重要房策無從撼動如此利益閞係,深層次矛盾只會繼續牢不可破。

「租金貴、上樓耐、置業難」 並非深層次矛盾的全部

政府早前宣布一系列派糖政策,主要以「撐企業」及「紓民困」為主調,政策離不開小修小補的措施,如重推公屋免租,為低收入公屋戶代繳一個月租金。公屋聯會認為此舉未助解決香港「租金貴、上樓耐、置業難」的深層次問題,倡議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推出更積極、果斷的措施。

為解決資助出售房屋單位數目不足問題,公屋聯會建議,可資助白表人士三成樓價。(資料圖片)

就此,公屋聯會建議政府全面收回粉嶺高球場,並以高密度發展提供更多公營房屋;繼續執行土地共享計劃,確保未來各類公營房屋供應;提供不同協助置業的資助措施,如放寬首次置業人士的按揭貸款規定,還把現時購買住宅最多承按九成的規定伸延至售價600萬元以下的物業,以及推出先導計劃,為白表人士購買私樓物業提供不高於其樓價三成的資助。

解決深層次矛盾需要更大魄力,如此判斷固然無錯,然而具體上該如何實踐,公屋聯會的答案未盡人意。居住成本過高、市民無法安居樂業無疑是香港社會的結構性問題,惟只是深層次矛盾的表徵,其癥結始終在於小撮既得利益群體持續凌駕公眾利益,以致市民福祉從來不成城市發展的最大考量。以收回粉嶺高球場爭議為例,縱然社會對全面回收球場的訴求清晰無誤,香港的精英階層卻為一己利益群起反對,政府在強烈的民意壓力下,最後得出局部發展這般四不像的方案,避免影響既得利益。由此可見,在住屋問題背後同樣牽涉社會公義,政府若要根治此深層次矛盾,全面收回高球場是展示其誠意的上佳之舉,向社會證明香港未來發展不容再由少撮人利益牽着。

招國偉倡政府推大房策挽人心。(資料圖片)

土地共享 必須休矣

然而,公屋聯會的其他倡議卻是教人費解。以土地共享計劃為例,港府向來容讓地產業主導城市發展,同時盡量減少干預土地房屋市場,所修成的惡果正是令房屋市場脫離理性,住宅物業已變質成供炒賣投機的工具,有產者或可藉房產升值上流,大量無產者卻因住屋成本脫彊而流離失所。最大的得益者是地產財團,其霸權不但主導本地的房屋發展,更是一直蠶食着市民的勞動成果。這些地產商多年於囤積居奇,購買及閒置大量寶貴的農地資源,政府不但沒有採取措施懲治此等自私行為,現竟以公帑誘使發展商發展農地,正是再次顯示出地產霸權如何發揮得淋漓盡致。此等不公的發展模式和權力關係,不正是亟待糾正的深層次矛盾嗎?

土地共享的建議短視,甘願重啟公私合營此潘多拉的盒子,不但與附和地產商利益無異,更是有與民為敵的觀感。「01觀點」曾指出,公私合營始終既存在公共與商業利益的根本矛盾,亦難以釋除官商勾結疑慮。在目前如此繃緊的政治氣氛下,此舉絕對無助社會緩和局勢、癒合撕裂。公屋聯會若果真希望適當利用閒置農地,同時能夠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理應建議政府以《收回土地條例》向地產商購下土地發展,並且正式宣布公私合營的念頭已「壽終正寢」。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需押後。(資料圖片)

房策改革 別再走回頭路

另外,公屋聯會建議政府資助市民置業,同樣無助克服深層次矛盾,鼓勵城市續以置業為本的方向發展。樓市熾熱,社會本就不應該慫恿政府,輔助未能負擔樓價者勉強入市,令他們蒙受不必要的財政風險。縱然在修例風波下,6月的樓價指數亦高於年初水平,政府實無道理以資助鼓勵更多市民上車。歸根究柢,如要克服有關房屋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政府必須突破置業為本的房屋發展模式,容許市民在買樓以下亦有可負擔、適居的住屋選擇,好讓「住屋歸住屋,投資歸投資」,市民毋須再將兩者捆綁一起。「01觀點」一直倡議政府重設租務管制、興建中產公屋,正是強調提供可負擔租住房屋的需要。

種種倡議,箇中關鍵始終在於政府願否撼動既得利益者,敢於推動結構性改革。如政府欲撫平撕裂缺口,就必不能夠走上回頭路,而要矢志不移除去不公的既得利益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