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會1/4會員打算撤走 香港是否無可撼動?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於本周一(14日)發表最近對其會員進行調查,發現61%的受訪會員企業受困於示威帶來的緊張局勢,更有24%打算縮減或離開香港市場,主要打算遷往新加坡。美國商會在香港營運的外資企業中算是具有相當的代表性。香港人應該明白,資本世界始終看重利益回報,假如香港不安穩,他們只會毫不留情地捨棄。到底這是否香港人所想要的,我們得自己思考。

有人亦手持標語,警告修例或令外資公司撤資。(李智智攝)

這次調查在10月8日至13日進行,就在差不多半個月前的9月底,香港美國商會主席葛理福﹙Robert Grieves﹚還表示,未有商會會員有離開香港發展的意願。如今,調查發現46%的會員對香港的長期局勢感悲觀,比起7月底的調查上升了足足12個百分點,可見長期加上日趨暴力的示威活動對經濟的影響不只停留於短期,而漸漸影響到企業對香港的長期信心。

我們必須認清一點,企業是利益掛帥,無論如何表態,最終也只會順應利益而走。就以英國脫歐為例,長期支持脫歐的英國公司Dyson,在年初決定將總部由英國Malmesbury遷到新加坡。雖然Dyson解釋遷移總部的決定是因為亞洲市場成長快速,但卻沒有否認最終還是利益掛帥。

新加坡被視為半威權社會,在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所公布的民主指數中,新加坡「公民自由」的評分長期落後香港,總體評分亦長期與香港在伯仲之間。然而很多企業視新加坡為首選,可見穩定的社會環境對外資的吸引力如何之大。

雖然包括香港政府、美國商會、以至不少團體組織都強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會輕易動搖,但美國商會調查無疑是個警號。「不易動搖」並非「不可能動搖」。所謂驕者必敗,即便香港有多麼多客觀優勢,但如果欠缺危機意識和合適的維護,該動搖的時候還是會動搖。

此外,我們亦須認清「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還記得在反修例示威之初,不少香港人走上街頭反對,除了擔心內地司法制度外,也有不少人認為修訂《逃犯條例》會影響到外資留在香港的意願,擔心它們因此撤離香港。如今條例修訂已正式撤回,而街頭抗爭的目標已背離運動初衷,暴力破壞失控。諷刺的是,美國商會的調查表明,當初的擔憂以另一種形式成為現實,社會大眾應謹慎思考我們到底想要什麼,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