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中國人食肉比較邪惡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經濟學人》中國專欄「茶館」本月中發表了一篇題為「地球需要中國控制它對肉的食欲」(The planet needs China to curb its appetite for meat)的文章。其認為中國近年肉類消費量需求增長迅速,對地球環境生態做成極為沉重的負擔,並認為中國素食者太少是關鍵問題。沒有人會反對少吃肉以降低生態負擔,但將全球性的生態問題歸咎於中國,明顯是偏頗地推卸責任。更令人在意的是,這類對中國帶着有色眼鏡的文章近年在西方世界中有如雨後春筍般流行,像《經濟學人》更是在西方知識分子界廣泛流傳的雜誌;我們在理解這些資訊時,必須要小心求證和理解,慎防同樣落入西方視角的盲點。

毫無疑問,隨着中國經濟發展,人民的飲食得以改善,消費的肉量自然增多,至今已是世界消費肉類最多的國家。然而,中國人是否真的吃肉過多這個問題,並不能單是總量來評估。中國有14億人口,總體消費量不可能不大,但以人均消費而言,中國的肉類消費量並不算誇張。翻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最新數據(2013年),中國大陸人均消費肉類每年為61.05公斤,全世界先進發達國家中只有日本(49.45公斤)比中國低。例如美國同年的消費量為中國的188%(115.13公斤),甚至《經濟學人》文章所推崇有深厚素食文化的台灣地區,人均消費量亦要比中國大陸要多,為127%(77.69公斤)。即便我們翻查個別國家更新的統計資料,中國的人均肉類消費還是比很多先進國家要低。

從各種數據上看,中國人吃肉都不能算多,至少以比較方式理解實在不能算多。當然,從環境角度看,吃肉當然是愈少愈好,中國數據比先進國家要低亦不代表中國對環境問題毫無責任。但是《經濟學人》的文章卻把問題全盤推卸予中國,實在極為偏頗失實。該文開首雖然承認中國有14億人口,相對西方已算自制,但除此一句之外,通篇就在責難中國人,仿佛所有的問題都是來自中國。文章的題目「地球需要中國控制它對肉的食欲」,更明顯地突顯中國的責任。文章對西方先進社會如此高的肉類消費隻字不提,卻對中國百般非難,實在予人一種「西方人吃肉就沒有問題,但中國人吃肉就罪大惡極」的印象。這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庶民點燈」的想法,難道不是一種道貌岸然的虛偽嗎?

英國《經濟學人》封面報道,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更令人感到難而釋懷的是文章還「發明」了「中國素食主義者較少」的理論。文章指中國人對宰殺牲口欠缺反感,加上中共政府在文革時打壓佛、道信仰,都令中國大陸素食者人口較少。這種論述更將帽子扣到民族性和政治問題上,但卻毫無邏輯可言。縱使中國的素食者真的較少,但人均肉類消費還是比文章稱讚有大量素食者的台灣(台灣為中國的127%),以及比所謂對宰殺牲口有反感的西方國家還要低。這都足以證明文章「素食主義」論述邏輯之荒誕乖離,不單只推卸責任,更無助了讀者了解環境問題的原因。

西方的偏見

從現實數據出發,我們不難發現這個「西方眼中的中國」與「現實的中國」有着很大的落差。就單以肉類消費而言,「欠缺素食者」的中國近年肉類消費有下降趨勢。按國家統計局所顯示,人均占有豬牛羊量在2014年(50.31公斤)似乎已見頂,自始略有下降。反觀美國,按美國農業部數據所示,人均消費的豬牛羊量近年卻都有增長趨勢。

在肉類消費以外,更宏觀地審視包括碳排放等數據的「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中國人均生態足跡仍比很多先進國家要低。按「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的最新數據(2016年),中國的人均生態足跡為3.6gha,美國則為8.1gpa,是中國的225%;吃肉很少的日本也有4.5gha,是中國的125%。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見中國在發展的同時,並非無視自己的責任放任環境問題。中國近年花在環境保護的工夫相信是有目共睹。即使不少工業抱怨政府環保政策令生意難做,但中央政府對於各種環境保護仍是寧嚴毋縱。相較之下,世界最大經濟體與最大持份者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推動其「讓美國再度強大」的競選願景,不顧國際社會反對退出《巴黎協議》,迴避環保的責任。

美國總統特朗普自2017年上任後,退出多個國際合作機制,包括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美聯社)

環保問題之外,西方社會普遍存在着類似的中國偏見。其套路往往有兩層:其一,將全球或自身國家的問題全部推卸給中國;其二,中共執政令問題更加無法解決。縱使這些論述既偏頗,邏輯又混亂,但這類論述近年卻在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大行其道。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就將美國的就業問題歸咎於中國不公平的貿易政策。縱使特朗普的論述無視了自由貿易美國是最大得益者、中國在加入世貿後曾引起過大量勞工「下崗」失業的陣痛、以及美國製造業空洞化等更客觀因素,但他成功當選,似乎反映這些理論相當有市場。

煽動特朗普發動中美貿易戰的納瓦羅(Peter Navarro)責難中國的暢銷書《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正正就是露骨地兜售上述兩層套路的代表。除了最近被「踢爆」當中的中國問題專家其實是納瓦羅所杜撰,《致命中國》一書將美國工業不振和部分城市失業嚴重的問題全部歸咎於中國貿易,指斥是中國人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又續指中共政府的產業政策令問題更為嚴重。不過,企業都是追逐盈利,美國國內工資高企,企業自然會將工廠設於國外較便宜的地區。貿易戰中,美國調高中國貨關稅,企業即便離開中國,但卻未有明顯回流美國,而且轉往人工更低的越南等東南亞地區。這足以證明這種推卸問題予中國的理論根本就難以成立。

以納瓦羅(Peter Navarro,右)等人為代表的鷹派人士持續向特朗普施加壓力,呼籲美國採取強硬對華立場(GettyImages)

縱觀西方各種媒體,不難發現這些對中國充滿偏見的論述比比皆是。《經濟學人》的主要讀者群來自北美(約55%),不免使人猜疑難其撰述這篇缺乏客觀理據支持的文章,會否只是迎合讀者口味?這些論述於事實站不住腳,但卻可能助長西方對中國的偏見。假若我們真的想理解真相和各種中國問題時,我們便不得不小心這些「西方眼下的中國」論述,以免落入思想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