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大敗的建制派如何走下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區議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建制派選情一如所料般受反修例風波影響,更錄得史無前例的大敗。部分建制派諉過於人,批評對手以旁門左道方式干擾選舉,認為對其競選工程並不公平。然而,與其推卸責任,建制派更應反省己過,找出為何這麼多選民出來以選票向他們說「不」。

觀乎選舉結果,建制派可謂兵敗如山倒。全數452個直選議席,泛民主派壓倒性取得385個,佔總數近八成半,較上屆的120個大幅增加兩倍多,更在17個區議會中取得過半數議席。建制派由上屆292個議席,「輸淨」今屆的59個,傳統大黨如民建聯尤其重創,由上屆總共贏得117個議席,跌至今屆的21個,其餘部分政黨如新民黨、西九新動力今屆更是顆粒無收,幾乎「連根拔起」。另外,不少建制派「重量級」人馬,如實政圓桌的田北辰、工聯會麥美娟及民建聯周浩鼎等均連任失敗。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敗。(HK01)

選舉大敗 與人無尤

自修例風波爆發,市民整對政府、政黨整個建制陣營感到嚴重不滿,從今年新登記選民數目錄得超過40萬,至有更多政治素人踴躍參選,令全數452個議席均有超過一人競選,再無「白區」出現,坊間一直預料區選將成為市民政治表態的平台,建制派選情亦會嚴重受挫。結果亦一如預料,有市民呼籲將區選當作變相公投,藉「一票不投建制派」,向政府明確宣示不滿,可見政治氣氛完全主導了選情。

區選大敗,部分建制派高喊「不公平」,認為敗選實是非戰之罪,而是外在因素使然。例如工聯會麥美娟批評,社會漸漸變得「立場先行」,而非講求實務工作,對一眾默默耕耘的建制派候選人並不公平,建制派慘與政府拙劣的施政「陪葬」。同時,她認為建制派候選人在選舉中遭到不公平對待,其黨友陸頌雄更批評有人刻意在票站重復排隊、製造人龍,以減少部分人士的投票意慾。

麥美娟的批評固然無錯,區選理論上要選出理想的地區代表,候選人的政綱、理念等應較其政治理念為先。但當選民決意藉此機會與建制派「割席」,他們便必須知道,這與建制派放棄獨立定位,只知附和政府施政的態度不無關係。「01觀點」多次指出,建制派身為管治聯盟的重要一員,既無善用所擁有政治資源積極議政、為政府施政出謀獻策,更為永續所享有的既得利益為政府工作盲目護航,市民早已無法忍受這種如扯線木偶的代議士。現在民意正漸背棄建制政客,正好告誡他們甘作附庸的政治代價為何。

工聯會麥美娟敗選。(羅國輝攝)

中聯辦送建制派上「攬炒」之路

另一方面,建制派不顧民意、盲目「保皇」,也跟他們與政府及中聯辦的關係有關。建制派為鞏固影響力,必須與中聯辦打交道,事事為政府護航。但礙於中聯辦對本地民情、社會問題等方面長期誤判,即使在港府施政出現嚴重失誤,仍要求建制政黨全力配合、支持,建制派就此須無奈「陪葬」。這半年來多場的街頭示威不獲政府正面回應,如今市民的不滿突破臨界點,惟在既定的政治環境下,建制派仍然支持港府工作,自然須與之一同承受市民的怒火、一併「攬炒」。中聯辦對建制派的敗選及民情之誤判,固然難辭其咎,但建制派沒有足夠政治智慧,妥善地找到一己之獨立定位,又如何諉過於人?

從得票數字看,不少建制候選人本屆得票數量雖然沒有下跌,但其增長數目遠較非建制陣營為低,考慮到大部分新增票源來自年青一代或中間選民,建制陣營明顯未能吸引這批市民的支持。原因除了與政局息息相關,亦難以完全與建制派區政工作質素無關。不少「紮根」社區多年的建制區議員雖是資歷深厚,卻在區政工作上顯得相當馬虎。以工聯會雙料議員陸頌雄為例,他自2003年區選一直於天水圍天恆選區擔任區議員至今,惟其區內發展工作一直不獲好評,在區議會工作上更可堪草草了事,他在過去三年的區議會會議素常遲到早退,早退率更幾乎達100%,如此「政績」自然在選舉期間被其對手多加批評。其實區議員有多大熱誠服務社區,一般居民絕對有目共睹,更何況是滿腔熱血的年輕一代?結果在年青人積極投票下,陸頌雄終於無法連任,證明選民以選票回應其屆內的表現。可見部分建制區議員庸碌無能,也是建制政黨潰敗的原因。

反躬自省 才是改過正道

至於建制派將敗選歸咎於選舉日所遇到的「不公平對待」,誠然,故意阻礙他人投票為觸犯選舉舞弊的行為,如建制政黨有證據支持其指控,政府固然有負責徹查,保障選舉公平公正。但是,票站不是沒有職員維持秩序,個別阻礙行為對選情的影響多大?而所謂製造「排長龍」的行為,不只是影響建制派的選民,選舉日不少選民動輒須用上一個小時多來輪候投票,而泛民支持者內亦不乏年老支持者,故難論證有針對建制派的意圖。建制派經常被譏為以「蛇齋餅粽」籠絡年老選民,形象及實際政績早惹不滿,建制派與其將責任諉過他人,倒不如反省自己為何失去市民信任。

這次區議會選舉的結果雖然為非建制派在議席上大勝,但從後備候選人、素人等勝出選舉可見,實際上不是非建制派候選人的能力超卓,更重要原因是不少選民傾向「一票不投建制派」,充分反映出對政府及建制派的深切不滿。建制派與其花費力氣尋找敗選的「原因」,不如痛定思痛,反躬自省,深思改革未來議政的定位,擺脫「保皇」的形象,只有好好挺起腰骨才不會再令社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