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顧】中美關係轉捩點 未來將走向「新冷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2010年代即將完結,回顧過去十年,國際局勢風起雲湧。地緣政治在2010年代中葉後急速升溫,大國角力激化,國家主席習近平形容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眾多國際關係的問題當中,過去十年最令人注目的變化莫非中美兩強「狹路相逢」所產生的變革之風。起初,中美兩國互相展出善意,試圖達成對話和協調讓中國和平崛起的「新型大國關係」。然而,隨着美國國內反華鷹派思潮日益高漲,這種努力很快被證明並不成功。中美關係往何處走,勢將主導未來好幾十年的國際關係。從這點看來,2010年代中美關係變化可謂二戰後國際秩序變化的重要轉捩點。

自1979年中美建交開始,兩國關係一直不俗。尤其2001年中國在美國支持下加入世貿組織(WTO),更對中國近年急速崛興有着關鍵作用。中國入世十年後的2010年,GDP增長差不多五倍,由世界第六超越日本成為第二。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同時意味着其國力於影響力的增長,而這亦無可避免地威脅到美國領導二戰後世界秩序的地位。

曇花一現的「G2」與「C2」

對於中國崛起的威脅,一些具遠見的美國學者和專家在2005年已提出過「兩國集團」(G2)的概念,認為中美將發展成世界兩強,而兩國關係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議題。經歷過2008金融風暴的重創後,奧巴馬政府初時希望能容許中國和平崛起作和平共處,以「G2」框架發展中美和平共處關係。希望和平崛起的中方對此積極回應,並在2012年5月舉行了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進一步提出「兩國協調」(C2),強調「協調」(Coordination)、「合作」(Cooperation)和「命運共同體」(Community),提出中美雙贏的發展藍圖。2013年6月,新上任不久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加州會談,又再提出「新型大國關係」,重申中美兩國應「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奧巴馬當年與到訪中國,中方接待規格似乎不如今次。圖為2016年G20峰會習近平與奧巴馬會面。(Getty Images)

儘管中美元首都曾希望能和平共處,但美國國內的反華鷹派卻令中美關係走上歧路。中國崛起無可避免會傷害到美國一部分既得利益群體,再加上一些抱有舊冷戰思維的精英主張美國應以「敵人」的心態看待所有威脅美國地位的國家,漸漸令美國走上反華之路。2013年在南海仲裁案及韓國安裝薩德系統等問題成為導火線,點燃了中美不和的火藥庫。雖然中方與奧巴馬政府一直希望推進中美關係,但由於鷹派思維主導美國社會,效果不彰。例如奧巴馬政府內的國務卿希拉里便在南海問題上堅持對華強硬態度推動「重返亞洲」政策;而在民間,後來被特朗普起用為貿易顧問的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2011年完成了其反華著作《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2010年美國中期選舉時,亦有部分支持與中國自然貿易的政客被文宣攻擊。

「修普底德陷阱」避不過?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這片浪潮中於2017年接任總統之位,進一步展開對華強硬政策。其對華鷹派的作風,甚至鮮有地打破美國黨派隔閡得到政治上全面支持。特朗普在2018年展開震驚世界的貿易戰,不單至今尚未完全解決,貿易戰更衍生了美國封殺華為的中美科技角力。今年,美國又在香港和新疆問題上碰觸到中國對國家主權的底線,更進一步令中美角力變得白熱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在貿易爭議上的取態,從兩國雙邊關係、國際關係、投資者以至普羅大眾,都有所影響。

美國政治學者Graham T. Allison曾經以古希臘城邦斯巴達與雅典爭雄的故事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論,指出舊有霸權面對新興勢力兩者之間難免一戰。雖然此說並非必然,但隨着中美衝突在日益嚴重,國際間確實有已不少聲音擔心中美正朝着「新冷戰」的方向發展。可以預期,2020年代中美角力並不會突然休止,甚至可能愈演愈烈。從一年多的貿易戰中可看出,中美全面對抗不單傷害到兩國利益,更會威脅到全世界穩定。如果不幸冷戰局勢加深,甚至演變成熱戰,跌入「修普底德對陷阱」,對世界而言更是二戰以來的災難。到底未來十年中美能否求從同存異,和平共處,得看兩國政治領袖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