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醫護怨氣 食衛局責無旁貸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型肺炎疫情肆虐,醫護界本周發起罷工,要求政府「全面封關」。醫護人員以病人健康作賭注,既有違其尊業操守,亦會政治化防疫工作,不容接受。但醫護罷工已引起服務緊張,問題始終需要解決。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有需要向醫護人員解釋政策原則,而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已久之問題,她亦難辭其咎。面對新肺炎來襲,她不能只要求前線員工繼續「捱義氣」,而無視自己負任。

周二(2月4日)醫管局員工陣線發動第二階段的罷工行動,經點算後表示最少有7,000人參與人數,逼近醫管局員工總數的十分之一,惟政府拒絕與陣線會面,特首林鄭月娥明言,任何人欲以極端手段威迫政府均「不會得逞」。另外,醫管局周一與工會談判,惟陣線因醫管局未能答應發聲明要求港府全面封關,及承諾不會對罷工員工秋後算帳,宣布談判破裂,並要求醫管局往後再邀約談判時,必須有政府官員列席。

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指,同事一直為裝備存量感到非常憂心。(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政府不能外判責任

毋庸置疑,醫治、照顧病患為醫護人員天職,不論原因為何,均不可認同前線醫護以病人作「人質」作政治施壓的手段。但罷工影響醫療服務,當局始終要積極化解分歧。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與工會見面時表示「不希望任何人由內地帶病毒來港」,但指出防疫政策非其專業。可見,醫管局有如成為醫護人員及政府間的磨心。

然而政府一直沒有介入解決這場罷工危機,予人躲在醫管局背後之感。是次罷工並非單純內部人事管理,所涉及的入境政策實非醫管局權限之內,醫管局問責單位、主力應對疫症的食衛局實在責無旁貸,理應介入。從另一角度看,也正如食衞局前政助、立法會議員陳凱欣稱,醫管局缺乏談判籌碼,勝算不高,政府理應支援談判。惟政府卻只懂躲在其後,實教人失望。

首先,在「全面封關」的爭議上,陳肇始作為食衞局局長,亦是防疫督導委員會的核心成員,有責任向醫護解釋入境政策的理據,以科學釋除醫護人員甚至社會的疑慮。當「全面封關」流於口號,社會缺乏科學化的務實討論時,陳肇始更應牽頭分析各種措施之利弊。公共醫療的管理雖然「外判」予醫管局,但食衞局局長作為醫護界的領頭人,絕不能「外判」責任。她應掌握醫療系統的現況,並確保政府的防疫部署不會超出其承受能力。

始終本地醫療系統的壓力本已超過臨界點,面對新肺炎的潛在威脅,醫護擔心未能應付因而衍生的工作量及病人、甚至導致整個醫療系統崩潰並非無稽之談。曾參與2003年SARS抗疫的前中大校長沈祖堯亦承認其擔憂相當「真實」,建議政府不要只看數字及開會,須親身到醫院感受前線的困難。

隨懷疑個案不斷增加,目前公營醫院雖增加隔離病房,惟因人手不足,情況堪憂。有公立醫院內科醫生公開撰文說,急症室不斷推病人上房,醫護人員忙得不可開交,不得不超時工作。而且抽取病人樣本過程複雜、事後消毒工作需時,醫院根本難以短時間應付海量病人,更不用說照顧每個隔離病人所需的資源龐大(如個人保護物資)。據其形容,若情況持績下去,醫療系統「必然崩潰」。這些難題,食衞局可有正視?

政府不能只要求「捱義氣」

陳肇始聲稱對前線醫護的情緒和壓力非常擔心,甚至為此一度落淚,但她對減低醫護人員壓力的努力與承擔卻不明顯。陳肇始自上任後對改善公營醫療軟硬件的工作並無寸進,每到流感高峰期公營醫院依舊爆煲。如去年冬季流感時,陳肇始公然表示對醫護人員於節日仍「捱義氣」上班感到尊敬,結果反被狠批「離地」、對前線醫護壓力視若無睹。

醫療系統搖搖欲墜,有前線醫護認為毋須等到另一場沙士,系統亦會不堪壓力而爆煲,可是政府卻無汲取教訓及早改善醫療系統。直至新肺炎來襲,陳肇始聯同衞生防護中心和醫管局人員上月七日仍指出,公立醫院常規隔離病床有480張,使用率約六至七成,惟如有需要醫管局可於72小時將之增至1400張。但現實是目前正值冬季流感,大部分病床已不敷應用,如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指出,不少醫院病床間距離只僅一呎,質疑政府的增加病床說法,惟陳肇始未能確實回應,甚至將責任推回醫管局身上,稱已促請醫管局加強措施紓緩人手壓力,實在有嫌不負責任。

有前線醫生形容,目前的狀況早已超過臨界點,只由一眾醫護勉強支撐著,認為隨時會「爆煲」。 (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我們可以說,醫護壓力爆煲是有跡可尋,並一直不獲當局正視,今終以罷工形式呈現。政府當務之急,乃是介入罷工談判以平息風波。陳肇始更須承擔責任,到前線與醫護對話、了解訴求,而非躲在醫管局背後。同時,政府亦須就疫情適時檢討入境管制,減低新型肺炎傳入及社區爆發之風險,讓社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