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高官捐薪能否振奮香港士氣?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型肺炎持續有確診個案,百業蕭條打擊市民生計,香港社會可謂士氣低落。會計專業發展基金的召集人林智遠周日(23日)建議,特首林鄭月娥應牽頭帶領問責官員捐獻兩個月薪酬,以援助基層及弱勢社群,並作為抗疫失妥的問責。對比立法會剛通過的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三司十三局首長的總薪酬只算九牛一毛,但港府不善處理政治危機,各司局長的確予人離地、不懂民間疾苦的觀感,可能令人認為不值得領取高薪。就此,問責官員必須反思。

林智遠批評港府把關不力,且無力處力「口罩荒」等問題,抗疫工作令人失望,故期望問責官員能捐出兩個月薪酬,牽頭援助基層及弱勢社群。(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林智遠周日批評港府把關不力,且無力處理「口罩荒」等問題,抗疫工作令人失望,故期望問責官員能捐出兩個月薪酬,牽頭援助基層及弱勢社群。林又認為,儘管此舉屬杯水車薪,但由於不少打工仔受疲情影響,須減薪或停薪留職,若政府官員能自覺行動,則能振奮人心。

捐薪背後的民怨

財政上港府不缺抗疫資金,而高官捐薪的總金額只合計約1100萬元,但社會出現捐薪之建議,反映的是官員處理危機不善、民望低落之問題。即便出身於會計界的林智遠,亦深明「政治只是觀感」的道理,惟在政圈打混多年的港官,卻一直忽視政治言行帶來公關災難。一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在網誌表示,自己以私家車出入辦公室,沒有乘座公共交通工具,連續22日沒有戴口罩,這變相可將口罩留給有需要人士。誠然,羅局長所述確實有如其事後解話,只是「分享事實」,但其「陳述式」的言論,也難免予人離地的政治觀感。畢竟當下除了仍有大量民眾沒有足夠口罩抗疫外,更有不少基層市民為了糊口,「被迫」乘座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工作場所,實在難以將口罩留給有需要人士。這可見羅局長的智商雖高達160,但肯定不是政治上的「智商」。

再者,香港官員向來薪酬算高,但其表現不滯,自然令市民更加不齒。舉例而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些周在立法會會議的回應不對題,被批評「發夢」,有負其公帑薪酬。目前特首林鄭月娥的月薪為約41萬港元,僅次於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而三局十三局的問責官員,月薪亦逾30萬港元之餘,更是本港入息中位數約20倍。若港府響應林智遠的提議,主動捐薪,不但難以對個人的財政產生捉襟見肘的影響,更可向大眾展示出自我犧牲的管治魄力和精神,成為各行業的指標,從而緩解民眾對港府的不滿。一如2012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曾因民眾對生活成本上漲大感不滿,同意減薪36%。減薪肯定無力解決樓價上升和收入愈見不均,但亦能給予外界共渡難關的「觀感」。

「政治只是觀感」

其實政府官員以外,部份商界人士已展示出共渡時艱的誠意。肺炎肆虐令本港百業蕭條,食肆和零售店首當首當其衝,在解僱潮和結業潮此起彼落之際,藝員古天樂投資的名廚酒家雖已暫停營業,但亦給予員工放有薪假期,且明言不可裁員。同屬飲食業的太興集團和叙福樓集團亦採用「削上不瘦下」的眼光,針對地削減管理層或正副主席的薪酬。不管上述共渡時艱的舉措是出於真情或假意,但在公關形象和振奮士氣傳媒報導的考量上,至少亦能換得「良心僱主」的加許。

香港的高官應該明白,「政治只是觀感」,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姿態,都可能贏得掌聲,也可能令社會民怨載道。港官一向予人技術官僚的觀感,只強調專家和科學家的意見,有欠人性地體察民間疾苦,沒有像古羅馬諺語中「同儕之首」(first among equals)的政治和道德榜樣,某程度也是不善處理公關工程使然。一如前特首曾陰權在2007年競選連任時,拋出「我會做好呢份工」作為口號,隨即惹來不少批評,認為曾陰權抱有「打工仔」心理,只會依循上旨,沒有理想和歷史使命感。縱然好些批評實屬過分解讀,但畢竟所有參與政治、且能成為公眾領袖的人物,其一言一行都無可避免會被公眾以顯微鏡檢視和解讀,才會衍生出「政治只是觀感」這一老掉牙的說法。因此,當社會有高官捐薪之建議,重點不只是捐薪與否,而是其背後反映的問題。香港的政治領袖必須設法在政治觀感上展現出同舟共濟、同儕之首的風範,為離地形象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