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電動汽車與渡輪政策是對環保的承擔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三(26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扶持電動交通工具發展上分別預留3億5,000萬元和8,000萬元,資助電動渡輪和電動公共小巴的試驗計劃。另外,港府亦預留20億元,作為資助私人住宅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的先導計劃。三者都是推動環境保護的正確方向。

陳茂波赴立法會簡報預算案。(盧翊銘攝)

不論汽車或是渡輪排放的尾氣,皆是目前本港是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因此減少公共交通工具排放的主要空氣污染物,如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氮氧化物,是改善空氣質素的重心。雖然過去港府亦有推廣不排放尾氣,以及更具能源效益的運輸工具的政策,惟實際推行上卻猶如開倒車。

電動車登記稅成轉捩點

例如,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自1994年起獲全數豁免的政策,本是最大的經濟誘因驅使民眾選購較環保的電動車,但2017年4月港府卻以「市場上已出現更多和更大眾化的電動私家車型號」、「政府一貫以公共交通為本的交通政策」為由,取消該優惠。結果導致電動車價飆升之餘,銷量亦大減。港府翌年再推「一換一計劃」以吸引車主以舊換新,吸引力卻遠遜於豁免首次登記。

即使是次港府並非重推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但亦算針對電動車充電設施不足的現況作投資。據政府資料顯示,直至2019年9月,本港共有2,506個公共充電器分布於18區,其中有857個位於政府停車場,另外1,649個則由私營機構設立,遠少於12,341架已登記的電動私家車總數,即平均約五架電動車共享一個充電設施。據初步估計,是次20億元的資助計劃,可於約三年內,在各私人住宅停車位設立約六萬個充電設施。這不但可滿足現有電動車車主的需要,亦能解決民眾因泊位不足而放棄選用電動車的顧慮。

電動渡輪還看客流

在電動公共小巴試驗計劃上,由於現時生產石油氣小巴的車廠將於年底停產,目前四成仍使用柴油的小巴將來難以視石油氣作替代。就此,陳茂波為小巴業界撥出8,000萬元,不但在時間上是「及時雨」,同時亦可加快扭轉現時電動小巴只佔不足百分之一的落伍局面。不過,支援業界更換電動小巴應只是開首。電動車的續航力不足和充電時間較長,港府後續也須考慮引進更多快速充電站,以免影響職業司機的生計,滿足全日在各區行走的需要。

電動渡輪資助政策可謂較具驚喜。雖說鐵路成為集體運輸的骨幹後,水上交通的重要性已被邊緣化,但去年港鐵營運因社會事件受阻可見,交通多元化的重要性不下於經濟效益。本港渡輪業式微的原因之一,是因柴油渡輪的燃科成本昂貴,需要大量客流量才能維持收支平衡,再投資到固定成本較高的電動渡輪,同樣面對客流不足的問題。故此,政府若不想電動渡輪終歸「沉沒」,始終要狂規劃及配套上配合。另外,港府在執行上亦可加設開辦新航線的要求,如屯門來往中環,或荃灣西和青衣來往中環,善用多區現有的碼頭設施,而非像計劃般只資助營運商轄下的一條特定渡輪航線,各建造一艘新電動渡輪及充電設施,以解決目前飽和的交通系統。

儘管港府在推動綠色公共交通上難言完美,且落後歐盟多年,但新政無疑是對營運商、環境保護和乘客「三贏」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