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院舍防疫漏洞多 改革還待何時?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華盛頓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死亡的22例個案中,19例都來自life care center的院舍爆發。這為大洋彼岸的香港敲響了警鐘——集中居住,且多為老弱群體的院舍,一旦爆發,後果更不堪設想。

長者、慢性病患者等群體本就屬於新型肺炎的易感人群,再加上殘疾人院舍中,部分情緒病、認知障礙等院友難以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以及難以遵從防疫衛生規定,院舍防疫困難且高危。

港大推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人的死亡率為1.4%,長者死亡風險較年輕人高三倍,必須防範老人院舍出現群組爆發,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黃桂桂攝)

院舍只能「慳」用?

1月25日,衛生署向院舍發放《「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準備及應變計劃」提升至緊急應變級別》 信函,僅對加強防範做出籠統呼籲,以至於具體防疫措施還要視乎不同院舍的規模、設施與人手,而大部分的院舍目前也僅能做到減少探訪、增加體溫測量等,防疫措施算不上嚴謹,更存在以下漏洞與危機。

對於大部分的院舍來說,防疫物資供不應求。社署分發一百萬個口罩相對逾700間的院舍需求來說,只屬短期紓困。而早前向每間院舍發放5000港元資助購買口罩及消毒用品的舉措,更是杯水車薪,且未考慮周全。如今防疫用品四處難買,政府只出微薄資助就將採辦責任推給院舍本身,實屬不力。正如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義務秘書鄭清發指出,有部分院舍在農曆新年前訂購的防疫用品,至今仍未到貨,只能「慳」用之前的存貨。

院舍內設有雙人房。(侯彩琳攝)

院舍空間不足

在空間上,香港院舍大部分逼仄,不僅容易傳播疾病,也缺乏空間用作緊急應對。目前,私營安老院人均居住面積僅為7.5平方米,且不少安老院所謂的隔間只是以圍板隔開,增加了傳染的風險。鄭清發及中小企國際聯盟安老及殘疾服務聯會主席李伯英在接受訪問時均指出,由於空間不足,難以做到再設置肺炎隔離房,平時所使用流感隔離對於這樣的烈性傳染病來說,並不太適用。而一旦發生確診個案,只能送院,餘下的緊密接觸者如何處理亦是大問題。原因在於,即便將緊密接觸者留在原房間內隔離,照顧他們的工作者必須穿越長長的走廊或者其他公共區域,才有可能到相對隔離的空間更換防護服,而這已經足以造成污染。

在人手上,香港院舍服務人手本已不足。根據審計署2015年的報告,香港私營院舍的人手比例為1:6.25,並不利於服務對象的照顧和護理。又2017年中的政府調查顯示,資助機構的家務助理空缺率達18%。疫情之下,工作增加,院舍服務更難統籌。在安老院舍任職的楊女士表示,安老院舍人手本就不足,一些服務時間又無法縮短,比如長者吞嚥需時,無法縮短餵飯時間。因此,要麼一些新增的防疫措施,比如增加體溫測量次數、消毒次數難以做足,要麼就只能苦「捱」超負荷工作。同時,由於不少院舍在1月已經減少探訪,不少專業人士呼籲院舍需增加院友活動時間以免他們陷入抑鬱,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人手有限的情況下,院方也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長者過去為社會付出良多,我們的社會應該珍惜長者,爲他們創造更好的晚年生活。(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沙士經驗為鑑

3月2日,筲箕灣安老院一位88歲老翁新型肺炎檢疫初步呈弱陽性,令不少市民大為緊張。隨其後再驗呈陰性,僅為虛驚一場。但按照目前院舍的防疫措施來看,院舍爆發的風險依然高懸。縱觀這些防疫不足,一方面是政府針對此次疫情的支援不足,重視不夠,將採購和防疫規劃的責任全然推給了力量不足的院舍身上。另一方面則在於過往院舍空間、人手不足的積重難返,集中暴露在了此次疫情的考驗下。而對於院舍、人手的不足,業界坊間在過去早已提出不少建議,包括重新釐定《香港安老院條例》人均居住面積的最低要求,政府購買空置物業增加社福用地,引入「規程為本護理」訓練增加人手以及增加工作時間彈性,吸引非常規勞動力的加入等。然而政府在過去多年對這些提議均沒有予以考慮和探討,以至於疫情當頭,只能望天打卦。

2003年香港爆發SARS疫情,有72名安老院院友染病,涉及51間安老院,其中更有57人死亡,死亡率近八成,促進院舍感染控制主任制度的建立。面對此次疫情下暴露的院舍服務不足,政府必須拿出決心與魄力,正視院舍服務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