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哈姆太郎為港捐軀 反思醫學撥款「18億鬧劇」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繼早前的反修例風波,到之後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本港醫學界可謂渡過了跌宕起伏的一年。當日被撤回醫療教學設施撥款的香港大學,該校微生物學系近日發現金黃敘利亞倉鼠(動畫角色「哈姆太郎」原型)可以模擬人類感染病毒過程。有份率領研究團隊的臨牀助理教授陳福和相信,此發現將有助全球盡快做到有效的動物模型實驗,便利藥物以及疫苗研究。

有份率領研究團隊的臨牀助理教授陳福和相信,發現將有助全球盡快做到有效的動物模型實驗,便利藥物以及疫苖研究。(資料圖片)

有事問大學 無事抽撥款

自疫情在本港蔓延以來,對於防疫所需,本港大學各有研究涉獵。例如香港大學發現「哈姆太郎」有助模擬傳染情況,3月時研發2小時快速測試技術;理工大學2月發布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可區分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在內的多種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科技大學也研發到可以在不同物料上維持90日的智能殺菌塗層,或能協助學校及安老院舍對抗疫情。多間大學的「疫症科技」不能盡錄。

市民為本港大學的研究成果歡呼,但或許仍不忘大學撥款被抽起。去年11月,政府以有不同意見為由,突然抽起涉資14.18億的理工大學撥款,原定用作醫療培訓的教研大樓、圖書館擴建工程無疾而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後向立法會財委會發信,再以有議員表示關注為由,撤回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兩項醫療教學設施工程,共涉資2.5億。一個月內多間大學撥款被撤,前後共約18億撥款被抽起,當中不少項目關於醫療科研。

技術研發既要投放大量時間金錢,成果也非一朝一夕。大學撥款關乎本地技術發展、人才培訓,政府在科研上的資源投放已值得檢討,而去年多筆撥款在社會事件中變成「炮灰」,更令不少市民失望。隨新冠肺炎降臨本港,多間大學研發出不同技術,或許政府應該借「哈姆太郎」沉澱反思。當時有份促成政府抽起撥款的議員,也應該重新審視大學的教學需要,切勿意氣用事,誤送本港醫療發展前程。

政府應該借「哈姆太郎」沉澱反思。(《哈姆太郎》截圖)

積極撥款 正視需要

隨教資會資助、醫療相關的學士學位名額增加,大學擴建教學設施本屬可以預見,但去年政府突然反其道而行,難以令市民接受。為應付未來需求,政府不止要盡快將去年抽起的撥款重新提交上立法會審議,而其撥款範圍,更不應限於硬件擴建。各大學的醫療學系,在硬件課室、設施以外,因應學生人數增加,亦有需要擴大教授陣容,讓老師能夠有充裕時間指正學生。

醫療專業涉及病人健康,稍有差錯都可能帶來風險。不過隨學生人數增加,教師比例卻未有明顯上升。有大學醫科生接受訪問時指出,在外科實習期間,因學生眾多,通常一組只有一位學生能為病人完成整套檢查,並獲教授指正。至於其他同學,大部份都要等考試到來,才得到教授糾正技巧。自政府去年11月抽起撥款,至今已接近半年,政府要把握時間,重交去年撥款,更應積極加碼,一併撥款增加師資,追回之前失落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