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登記5月2日截止 年青選民比例能否有突破?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備受囑目的立法會選舉將於9月進行,選民登記截止日期亦會於5月2日正式結束。近日不論泛民主派抑或建制陣營都積極「拉票」,設置街站、網上拍片呼籲港人登記做選民。一方面泛民主派銳意挑戰「35+」,期望在立法選舉中取得過半議席;另一方面,過去「無人問津」的多個建制派功能組別席位在今屆備受注目,經歷大敗的建制派亦不敢怠慢。去年區議會選舉以歷史最高的71.23%投票率結束,9月選舉各派如何在「六四黃金比」外再覓票源將成關鍵。

即將於九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不難預測其戰況激烈。(資料圖片)

投票站要人 登記做選民

經歷反修例事件後,本來較少人關注的區議會選舉頓成變相公投,而即將於九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更不難預測其戰況之激烈。以往功能組別不少席位由建制派壟斷,但隨社會事件發展,不少專業界別人士甚至「黃店」、「藍店」都意識到自己本來的投票權力,陸續將功能組別內「超級區議會」的一票轉回本來所屬的工程、飲食、批發及零售等界別,功能組別意外得到重視。至今連續出任議員20年、綽號「廿蚊張」的張宇人能否繼續連任飲食界功能組別議員,成為「黃店」的一大關注。

經歷去年的反修例事件,以往選民登記率最低的年輕一族,有不少青年都重新關注時事。但根據政府公布的2019年選民登記數字,年輕選民的登記數字依然偏低。經歷去年的登記潮後,18至30歲的選民人數仍僅佔整體選民的17%,遠低於61歲或以上人士所佔的32%。而以本港人口按年齡粗略推算,年輕一族的已登記率亦比其他年齡組別為低。以20至29歲的組別為例,88萬名市民中只有約59萬已作登記,比率僅達67%;反之在60至69歲的組別當中,103萬名市民中已有約75萬名選民,已登記比率仍有高於年青人的73%。

年輕人對選舉冷感不只是香港面對的困難,外國不少例子也可見,他們認為政客尸位素餐,只是保障既得利益,認為不如不投。然任何社會若要健康發展,此乃必須克服之問題,讓政治制度及選舉機制重新獲得信任,和平有序地吸納民間聲音到議會之中,幫助政府決策。

不論政見立場,香港人的選舉及被選舉權均受《基本法》保障。(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政府責無旁貸

「35+」的想象最後會否成真,無人能妄下定論,但不論政見立場,香港人的選舉及被選舉權均受《基本法》保障。負責主理選舉事務的選舉辦事處,以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均有責任積極向年青人推廣登記成為選民,以方便港人行使投票權。例如局方可以積極聯絡大學及大專院校,宣傳選民登記,甚至局方可加強換領成人身分證時的宣傳推廣,及早向年青人發放選民登記表格,改善現時年青人登記率較低的現象。

雖然按照《基本法》立法會最終會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但選舉在即功能組別依然健在,市民「刨書」研究登記程序,也可謂無可奈何。各個功能組別界別的申請要求不一,部分組別投團體票,部分投個人票,其複雜程度甚至迫使民間做懶人包、應用程式以方便市民。然而這些宣傳工作本應由官方負責,成本不應由民間承擔。積極協助市民行使他們應有的投票權利本屬政府責任,政府需要積極為之,讓市民順利在立法會選舉中投下神聖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