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應該沒有敵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廣播處長梁家榮周三(5月6日)給同事發公開信,指出要虛心聆聽批評的聲音。對於感到被冒犯的,他亦代表港台誠心致歉,因為港台服務的對象是整個社會,「從沒有視任何個人或群體是『敵人』」。

自去年反修例運動以來,「敵人」一詞雖然不如「攬炒」、「藍黃」等普遍,但敵人意識卻是顯而易見的。年輕人視警察為敵人,在街頭上不時出言侮辱;警察視示威者是敵人,甚至以「曱甴」稱呼之。隨形勢惡化,黃絲也視建制為敵人,連防疫也不願與他們合作;藍絲亦以民主派為敵,不論如何都認為他們是錯的。

既視敵 則不求同

敵人的意思就是說勢不兩立,與敵人溝通要麼是示弱,要麼是通敵。所以一旦我們視對方為敵人,便不會設法求同存異,甚至不會嘗試說服對方。在這種思維下,社會自然勢成水火,沒有出路。即使簡單如警員違規違例也要受制裁、示威者使用暴力就要接受刑責等淺白道理,也會因為敵對思維而未能獲得一致共識。

要放下敵視意識,在情感上是困難的。曾經見過市民被打到頭破血流,他們如何不視警察為敵?曾經目睹示威者縱火、「私了」,警員或藍絲如何不以示威者為敵?但即使再困難,我們也必須放下這種思維,因為我們在同一個城市生活,就必須彼此並存。

敵人意識將毀掉社會

當藍絲和黃絲都留在自己的同溫層,視圈子以外的為異己,自然會衝突不斷。這個問題亦非香港獨有,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激進支持者,也視對方為敵人,毫無妥協空間。因此要克服敵人思維的,便是一個整全的社群觀念,提醒自己對方也是生活在同一城市下的香港人。我們要麼和而不同地共存,要麼說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改變對方,總不能是訴諸謾罵、仇恨、暴力。

當梁家榮表示港台服務的對象乃整個社會,且沒有視任何人為敵人時,不知道有否任何典故。但沒有敵人的說法,叫人想起劉曉波2009年的「我沒有敵人」自述。他當時指出,「仇恨會腐蝕一個人的智慧和良知,敵人意識將毒化一個民族的精神,煽動起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毀掉一個社會的寬容和人性」。反修例的舊仇未除,疫後的新仇或許將至,香港的前路不容樂觀。但我們始終相信,真正的出路並不在鬥爭,而是各界也摒棄以鬥爭為綱,接受對方也是香港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