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該負起三跑超支的責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據《明報》的偵查報道指,機場三跑項目因原材料短缺而超支,完工時間或須延後。儘管建造成本上漲不全然是可控因素,但觀乎近年的大型基建,如港鐵沙中線、中環灣仔繞道、西九文化區等均見超支現象,早已削弱民眾對公共財政的信心。有見及此,當局必須改善監督工程成本的方式和效率,免生財政黑洞。

為消化本港已飽和的航空交通量,機管局早在2008年起已着手研究在機場擴建第三跑道系統,並於2011年公布《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行政會議於2015年3月確認本港有必要建造三跑項目後,工程於翌年8月正式啟動。據機管局所述,撇除興建第三條跑道、滑行道及停機坪,工程還包括三跑道客運大樓、新旅客捷運系統及綜合維修車廠、以及相關的機場配套基建、公用設施及設備等七項核心工程,總預算達1415億元。

如同近年各項大型基建被屢揭超支,是次三跑項目亦離不開這個軌跡。有偵查報道指,機管局半年前曾因海砂採購與承建商出現紛爭,在「主要填海工程」中,承建商要求機管局額外多付168億元,以處理原材料短缺和成本暴漲的問題,較原先152.6億元的造價超出一倍多。而同一篇報道則引用機管局的機密文件,指機管局董事局與承建商達成妥協,願意多付約80.3億元的超支金額,以換取承建商提供所有填料,並承諾確保工程進度。

縱然三跑項目的融資並非直接出自庫房,而是從機管局的營運盈餘、開徵新機場建設費和市場集資三種渠道得來,但觀乎本港大型基建近年屢屢超支的亂況,當局也須適時檢討投標條件、工程監督等能力,以防惠民便行的基建項目,反淪為各承建商的提款機。

成本必須控制

誠然,三跑的填海工程亦有其不可控的因素。據機管局去年的文件披露,當時填海工程已落後29星期,而箇中原因,是由於內地對填海用的海砂需求大增,導致價格上升、供應不足的雙重夾擊,機管局才會難有足夠海砂興建三跑。雖然三跑超支不可完全歸咎於機管局或承建商,但若然任由成本飛漲而不加管控,恐怕有天政府要因《機場管理局條例》第20(2)條所訂明,為機管局不能償付債項「包底」。

當局此刻至少有兩大方向需要跟進和善後。首先是要釐清採購海砂的責任誰屬,若合約訂明承建商有其責任提供海砂,機管局或許不用吞聲忍氣「硬食」80億元額外開支,並須考慮與承建商中止合約,要求索償,以儆效尤。其次,是檢討大型基建屢屢超支的底因,即超支是因為承建商看準政府不願工程爛尾的軟弱,常以超低價投得項目,惟及後卻不斷上調工程開支,以反映現實,再強迫當局買帳,還是估算成本的方法有誤等,導致財政支出任人宰割。然而,三跑超支不單是一項工程的延誤,更是本港大型基建工程的風氣,其犧牲的亦不是延期啟用的潛在收益,更有當局的信譽和財政紀律,必須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