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失業率嚴重 政府應多幹「實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疫情重創經濟,本港最新失業率達5.2%,情況教人憂慮。就此政府的各項救急津助變得相當重要。然而政府「保就業」計劃漏洞不少,同時又拒設失業援助金,已教人憂心不已,而談論多時的「一萬蚊」,更須最快待7月才開始才能派發,政府應急的效率無疑奇低。然而,政府不斷強調並無相關系統可利用,以加快派錢速度,更只是暴露政府全無周全考慮、未雨綢繆的準備。

政府統計處周三(20日)公布最新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今年1月至3月的4.2%,升到2月至4月的5.2%,總數約20.3萬人失業,比上月公布失業率時急增逾4萬人,為自金融海嘯以來最高,而且個別行業,如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失業率更由由6.8%急升至9.0%,而就業不足率同亦由3.9%急升至5.9%,情況更教人憂慮。另外,同期就業不足人數亦由約8.3萬升至約11.9萬,增加約3.6萬。再者,近月亦有不少行業出現僱員被要求放無薪假的情況,可料實際就業情況只會更為嚴重,有學者更估計已達「沙士」年代的水平。

經濟受疫情打擊,失業率急升至近十年最高。(歐陽德浩攝)

現有工作須待改進

本港失業情況已亮起紅燈,而隨國際疫情短期內仍未受控,未來經濟情況只會持續惡化,就此政府的介入變得相當重要。政府目前規模最大的措施,莫過於投入800億公帑的「保就業」計劃,為企業提供一定限額的支薪津貼。但至今政府構思漏洞不少,不但未有好好堵塞僱主以低薪者取代高薪員工、甚或要求現有員工放無薪假等漏洞,有關罰則更是軟弱無力,未能有效阻嚇僱主裁員,未來就業情況能否「穩住」教人擔心。政府主力以「保就業」計劃穩住民生,理應從速堵塞漏洞,方能將公帑用得其所,保住市民飯碗。

至於政府對已經不幸失業者的援助,政府一直以程序複雜、社會未有討論等理由堅拒設立失業援助金,只有限度擴闊目前失業綜援的申請門檻,惟相關金額始終為杯水車薪,亦不見得大部分失業人士亦能符合相關要求而受惠,相關市民或許只餘下政府早前宣布向所有成年永久性居民派發的「一萬蚊」。然而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政府爭取讓市民於6月底開始登記,金額將由7月起開始發放,並計劃大部份於8月底前派畢,效率似乎較當年政府首次派錢為高,惟始終未及已經失業市民共渡時艱。

可以相信,政府已盡力提升派錢速度,但政府派錢之慢,反映除了是一直被人詬病的官僚作風,更折射出政府並無未雨綢繆的準備。勞福局局長羅致光近日透過網誌與回應議員提問的書面回覆,指出港府並無相關系統與制度,以助快速發放「一萬蚊」及其他失業援助。舉例說,他指出社會福利署的社會保障制度系統的設計未能立刻符合派錢的需要(如找出誰人在某一個指定日子(即今次的2021年3月31)達至18歲),故需在空閒日子作系統調校方能為之,惟目前該系統已需就不同的政策,如失業綜援申請作不同調整,可料最快只能待7月後才能就派錢作出調校,在時間上未能急市民所需。

系統有限 就不能早作準備嗎?

無疑,社保系統的設計未能隨時適應政策所需,並非不能理解,但既然系統有所限制,政府為何一直未有設計相關系統以作不時之需?羅致光強調並非「按個掣如此簡單」,但其實政府早於2011年派錢已廣受批評,當年亦有探討社保系統派錢的問題,政府理應一早汲取教訓。誠然,派錢一直並非政府的理財哲學,派錢本身亦非什麼值得恆常化的政策,政府無意就此另設系統以準不時之需,的確有理,但問題是政府周時亦有不同的資助津貼政策,理應就此建設綜合的系統平台作應變之用。更何況,就算派錢不用恆常化,政府始終須為非常時期作出準備,除非政府一直也無打算在如經濟大規逆轉的情況下為有需要市民提供協助。

政府末能未雨籌謀,這斷不是羅致光一人的過錯。但即使既往不咎,難道羅致光就不能倡議改動目前系統,以為未來需要作出準備嗎?正如設立失業保障系統,羅致光就只懂歸咎社會未有就此早作討論,卻未能身先士卒為相關工作鋪橋搭路,卻是教人失望。羅致光與其多費唇舌解除公眾的「誤會」,不如將心機用於更有意義的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