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中國到底是友好還是敵視?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日,日本共同社消息指,日本政府拒絕了美、英為首的邀請,就「港版國安法」事宜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中國。早前日本外務省曾發表聲明,指日本與香港有深厚關係,對「港版國安法」的通過有「深切憂慮」,措辭謹慎。共同社報道消息後,日本民眾的反應傾向負面,一些名人如足球明星本田圭佑更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不能接受。從「國安法」爭議中可看出,中日關係近年非常微妙,日本政府與民眾對中國的態度有很大的差別,然而假若仔細研究近年兩國互動,不難發現這種類似於「精神分裂」的態度,正主導着中日關係的發展。

日本的「兩層結構」

日本對「港版國安法」的看法非常微妙。從媒體和民間輿論來看,日本人幾乎都對中國感到不滿,很多社會名流都會象徵式的發言支持香港民主自由。然而,日本政府對中國的態度顯得更為複雜。無論共同社的消息是否確切,日本官方對「國安法」的態度非常謹慎,的確是避免了與中國直接衝突。

「港版國安法」問題反映的其實是近年以來,日本對中國關係的一種兩層結構。要理解中日關係的第一步,首先是不能將日本視為一個整體,而必須將「政府」與「人民」兩者分開。以民眾而言,日本民眾長年以來普遍對中國抱有不良印象。按日本言論NPO與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對中日民眾進行的民意調查,自2005年調查開始以來,對中國抱有不好印象的日本民眾就一直比有好印象的高。自2007年持不好的印象的比例便一直增加,至2014年最高峰時更達93%,即便近年有所回落,去年2019最新的調查仍有84.7%的人持不好印象。

本田不理解日本背棄民主,拒絕批評中國推港版國安法。(本田圭佑 twitter)

日本政府對中國的態度複雜得多。從一些日本政府高官的言行上可看出,這些精英心理上可能也像一般的日本人一樣不太喜歡中國。然而,在作為國家的實際行動上,日本政府對中國卻不能不保持相當程度的善意。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經濟與中國經濟高度融合。不單早年有很多日本企業將生產線移到中國以減低成本,近年隨着中國消費市場的成熟,愈來愈多日本企業更視中國市場為將來增長的動力。日本大型跨國企業對日本政治有着極大的影響力,當大部份日本企業都希望能與中國有更友好的關係,日本的政治精英便不可能視若無睹,必須向中國展示出一定的善意。

再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對日本在內的盟友進行貿易威脅,而其「美國優先」的政策也令其國際地位有所下降,進一步迫使日本政治精英思考如何能在美國以外找尋發展出路。中國作為美國以外最大的經濟體,而且深具發展潛力,自然成為日本政治精英想結交的對象。近年,日本在安倍政府主政下與中國關係快速升溫,更進一步反映了日本政治精英向中國親交的傾向。

「民眾觀感」與「國家利益」

日本政府與民眾的兩層結構,某程度上令人難以理解中日關係到底是好是壞。一方面,日本民眾普遍對中國沒有好感,甚至討厭中共;然而政府並採取幾乎不一樣的取態,近年愈發與中國改善關係。

從上述民調中可以發現,日本民眾對中國持不好印象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兩個原因:其一是中日戰爭和東海邊界的歷史性問題;其二是不認同中共政權。歷史因素某程度上是中日關係的「死結」,只能假以時日緩解。但除此之外,日本人對中國持有負面印象的原因大部分也是主觀感覺,當中並沒有太大的利益關係,更加談不上與國家將來發展有關。然而,日本政治精英和企業選擇與中國親善,正是建基於國家利益與發展的因素上。故此,可以說日本對中國這種「分裂式」的態度,正折射出的是日本「民眾觀感」與「國家利益」存在根本性的衝突。

那麼在這種兩層結構下,中日關係將來會如何發展?當然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從近年中日關係中,不難得到一些啟示。作為民選政府,執政多年的自民黨也必須依靠國內右翼的支持。日本的保守右翼的論述傾向於敵視中國,並強調日美同盟的重要性。要取悅他們,日本政府不可能直接打出「親中」的旗號,只能時不時向中國展示出強硬和批評的一面。然而,這些「強硬和批評」,很多時候只是表面上,而且往往亦要注意不能挑戰中國的底線,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

例如,日本政府在「港版國安法」問題上要表示支持香港的自由民主,附和一下美、英和國內民眾,但實際上除了「深切憂慮」之外便沒有什麼行動。在新冠疫情上,日本按美國論述指疫情來自中國,但也是點到即止,即使說支持調查病毒起源,但也沒有針對中國。中國爆發疫情後,有傳日本政府會推出補貼計劃讓日企轉移生產線到東南亞或回日本國內,但5月的市場調查反映大部分日本企業並沒有太大興趣。

中日關係近年來不斷升温。圖為2019年12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握手。(Getty)

不難發現的是,除了這些謹慎的批評,以及雙方時而在釣魚台海域出現衝突之外,日本政府更多時候是在推動中日的經貿發展,致力於加深兩國的合作關係。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在美國的施壓下,近年也很積極希望與日本建立更深的合作關係。中國似乎也與日本政府建立了一定的默契,對當局謹慎的動作沒有作太大反應,為推進兩國關係建立良好的平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原定今年會國訪日本,很可能會為中日合作帶來突破,唯受新冠疫情影響將推遲至下年。另一方面,包括中國、日本和東盟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原本也預計於今年內簽署,亦可能因新冠疫情而推遲。這些都反映了,中日關係未來很可能還是會在這種「退一步、進兩步」的步調下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