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注資國泰 必須以香港人為利益依歸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周二(6月9日)公布,向國泰航空認購195億元優先股及提供78億元有抵押過渡貸款,總斥資273億元協助國泰航空應對財政困難。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政府有必要維持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加上國泰航空關乎就業機會數以萬計,政府是次直接注資私營企業縱無先例,但亦可理解。然而,官員若以為如此斥資便可推動香港航空經濟發展,則只會是想得過於簡單。

分別為美籍及澳籍的飛機師Roy Farrell及Sydney de Kantzow在二戰後欲打開中國航空市場,但因國民黨政府之阻力而南下香港,於1946年成立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英文名取自古時指涉中國之「契丹」及「太平洋」二字。國泰航空名副其實「生於斯、長於斯」,既以香港為公司總部,也以香港國際機場為樞紐機場,無怪乎其一直被視為香港人的航空公司。

新冠疫情打擊,國泰航空4月及5月的客運運力下跌97%,6月預算為95%,無法支撐龐大開支。據國泰航空周二透露,其現金流每月減少25億至30億,財政上有破產之可能。國泰航空因此以11股供7供的比例集資約117億元,同時主動向政府求援。而政府不怕開先例,透過土地基金斥273億元伸出援手,也是情理之中。

國泰資產重組,政府向國泰注資救亡。(資料圖片 / 鍾偉德攝)

本港航空樞紐的發展

縱然國泰航空在簡介會上,列舉美國、英國、澳洲等12國政府均斥資援助航空企業,惟政府公帑始終並非「開善堂」,所費之處須為公眾福祉。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二公布計劃時,便強調此舉乃「支持本港航空樞紐的發展,同時亦可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若按財政司的估算,4%至7.5%的回報率當然可以說是合理投資,但財政司始終不是投資銀行,政府公帑不能只是為了財政上的投資回報,更須對香港之實體經濟帶來好處。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在支持香港航空樞紐的發展,便為關鍵。

論到航空公司,與不少市民最切身相關的當然是出門旅行。借用一句「貨進得來,人出得去」,航空業衍生貨物及人口流動,繼而帶動可觀的經濟活動,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忘記香港人絕不只是航空公司的消費者,更可以因其就業機會而直接受惠。

而國泰航空為例,除了我們熟知的機師、空中服務員等機組人員外,其附屬業務還包括航空飲食、機場地勤等。國泰在2010年曾經持有股權、現同屬太古集團的香港飛機工程(HAECO),亦為規模龐大的飛機維修服務供應商。在商言商,政府不能不問,其以納稅人的金錢支援國泰航空,國泰航空對於香港人又能帶來多大的實際利益?

衍生經濟與就業效益

以機師為例,曾任國泰機師的立法會議員譚文豪在2018年曾經指出,國泰航空3900名機師中約600名為香港人,即約一成半。難道是香港人的能力不足嗎?誠然不是。香港人的專業能力、學識水平等均於世界前列,加上機師在香港社會是趨之若鶩的專業,若然航空公司積極提供訓練及招聘,必然可吸納大量有志之士。

相比之下,新加坡在1970至1980年代展開機師訓練,如今已約八成機師是當地人,實值得香港借鏡。以初入行的二副機長為例,一般估計薪金連津貼約月入5萬元,若能晉升至機長更是月收達10萬以上。假設本土機師能增加至五成,相當於千多人能擠身此專業工作,受惠的更是千多個家庭成為中產。

若果不只計算機師,而是國泰航空的整體聘用情況,也不見得香港員工人數特別高。國泰及港龍僱用逾27,300名長期員工,當中在港員工約為78%。相比之下,同為「寰宇一家」聯盟的英國航空於2018年員工人數為38,874,當中36,240人(93%)在英國聘請;芬蘭航空於2019年員工人數為6,771人,當中6,164人(91%)在芬蘭聘請。

誠然,英國航空、芬蘭航空等於國內航點多於一個,本地員工人數理應較高。較為適合類比的新加坡航空,其於2019年共16,316名員工之中,13,874人乃在新加坡聘請,佔比85%,也較國泰及港龍為高。由此可以推論,航空公司對於促進本地就業而言,應該仍有進步空間。

以產業政策把握機遇

又以飛機工程為例,成為可以「簽機」的持牌飛機維修工程師,也是一門專業。但過去不時有報道指出,飛機工程界缺乏新血。問題是在於行業的待遇未夠吸引,抑或人才培訓不足?政府及企業可在什麼方面提供更大誘因?香港國際機場的第三條跑道預計最快於2024年峻工,加上大灣區發展及全球化下,香港飛機服務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政府是否懂得把握機遇?

「航空業性質特殊,對香港的經濟發展扮演具策略性的角色。」陳茂波周二如此說。此話非虛,但問題乃政府是否明白,香港需要的不只是一次救亡注資,更是宏觀而具魄力的產業政策。

相關文章:【01倡議】機師本土化

落實機師本土化 從拓展航空專業學位開始

考機師牌自費貴 追夢少年:以為有錢才能做機師

與鄰近地區合作訓練 加快培育本土機師

相關文章:【01倡議】灣區機場一體化

【01周報社論】建設大灣區空港 助港人衝上雲霄

港深珠澳機場一體化不是夢

由研討會到吹水會 珠三角機場聯盟蹉跎18年

香港飛機租賃有優勢 新稅制成吸金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