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中小學生辦區務 「缺憾城市」應獲正視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家庭的倫常慘劇、不同的自殺案件,種種不幸一直貫穿2000年代的天水圍,而率先將這個社區形容作「悲情城市」的,亦正是時任社會福利署署長的林鄭月娥。近日「天水圍社區關注組」的幾位中小學生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也令這城市再次進入市民視野。

「天水圍社區關注組」這個看似平凡的地區組織,由正就讀小六的王繼祖及中三的張浩庭創立。他們年紀輕輕便著手跟進社區事務,辦起實事亦做足功課,包括關注社區交通配套、當區屏風樓問題,不時擺設街站鼓勵街坊反映意見,亦在區議員協助下約見相關官員反映意見。中小學生跟進區務亦不馬虎。

家庭的倫常慘劇、不同的自殺案件,種種不幸一直貫穿天水圍的2000年代,而率先將天水圍形容作「悲情城市」的,亦正是時任社會福利署署長的林鄭月娥。(資料圖片)

缺憾城市何去何從

在他們眼裏,天水圍其實並不悲情,而是一個缺憾城市,種種民生問題都有待跟進解決。疫情期間他們會向市民派發口罩,近日亦手持大聲公在街道巡遊,呼籲街坊關注社區事務。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值得讓社會反思——所謂社區事務,是否區區「蛇齋餅糭」可以了事?

在去年的區議會選舉之前,區議員議席普遍不如立法會受人重視。2015年及2011區議會投票率僅有47.01%及41.49%,兩屆投票率均較2016及2012年立法會選舉的58.28%及53.05%為低。建制派的「蛇齋餅糭」以蛇宴、食齋、派餅、派糭吸引長者及街坊投票,常被視為過去能控制區議會的關鍵。去年反修例期間舉行區議會選舉,非建制派亦只着眼於政治議題,予人輕視地區工作之感。「天水圍社區關注組」對於區務的認真態度,無疑值得一眾已成大人的區議員(或前區議員)學習。

「天水圍社區關注組」對於區務的認真態度,無疑值得一眾已成大人的區議員(或前區議員)學習。(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誰讓小孩背負責任?

經歷過去的社會運動,啟發到這群小孩走向社區事務,願意花費寶貴的課後時光服務街坊。在「天水圍社區關注組」接受《香港01》訪問時,有成員因為「媽媽不准許」而無法出席。他們關注到菜檔的貨物阻街,也「成功爭取」領展更換商場的破裂地板,但在這麼一群小孩為社區貢獻同時,這些工作難道不也是政府的份內事嗎?

天水圍既為「缺憾城市」,要彌補這城市缺憾更是政府的應盡之義。天水圍的「缺憾」來源複雜,例如該區本身公屋過分集中、弱勢社群過度聚集,同時當區區內就業機會欠奉,社區設施不足,居民亦須在通勤上花費大量時間等。改善天水圍區內市民生活,政府便需要從城市規劃入手,例如在發展同時要顧及區內生活配套,改變市內休閒設施不足的現況,或透過建設全新商業核心區等,以解決天水圍居民跨區就業問題。

天水圍的缺憾既是區務層面的,也涉及城市規劃。正如天水圍社區關注組一眾「未來區議員」所言,天水圍並不悲情。面對天水圍的種種缺憾,政府始終難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