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工友同共不同酬 疫下支援更見不足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9月底,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天晴邨清潔工友、9位元朗區議員及清潔服務業職工會代表,就清潔工友同工不同酬及疫情期間保障支援不足等問題到房署屋邨辦事處請願。

此次請願的天晴邨外判清潔工人的月薪僅為$10,197,相較於天耀邨$13,800、天慈邨$13,200等鄰近屋邨工資落差超過$3000元。如此嚴重的「同工不同酬」,原因之一在於海麗工潮後政府革新外判投標評分制度,將「價格」因素下調至50%,並將工人工資因素上調至12.5%,使新評分制度下簽新約的清潔友工資有顯著增幅。這原是好事,但問題是房署沒有劃一改善新、舊合約工資,乃造成「同工不同酬」、「幫新不幫舊」的荒謬情況。

天晴邨服務合約於2019年4月1日生效,屬於最後一批舊約。也即是說如若沒有介入,天晴邨工友需待2022年3月31日約滿,才有可能簽新約與其鄰近工友同工同酬。然而倘若屆時房署與所屬外判公司續約,未有重新招標,則有可能出現「三年之後又三年」的低薪問題。「同工不同酬」不僅關繫着基層清潔工友切身利益,更反映本港勞工權益利度的缺漏,政府有責任以行政方式劃一新、舊約工資,彌補外判缺陷。

(張浩維攝)

更為糟糕的是,基層工作外判帶來的問題不限於「同工不同酬」。工聯會揭發過一些公共屋邨的承辦商為減少遣散費成本花樣百出,比如有公司於合約屆滿後再獲續約,卻將工作外判予子公司令過檔員工喪失遣散資格,此外又有不少工友轉約後年資、年假不獲新公司認可。這些情況反映外判工作漏洞重重,政府作為最大外判服務使用者以及勞工權益的保障者,有責任審視相關制度在招標合約訂明加薪、遣散等具體要求和細節,保障基層工友權益。

除了外判制度漏洞,清潔工友工作量和工作風險在疫情特殊時期大幅增加,實際亦相當於變相減薪,而經濟下行更令這些原本抗險能力較弱的清潔工友備感壓力。無奈政府對此支援極不足夠,近日社福團隊接獲多宗清潔工友被辭退的求助個案,原因之一正是「保就業」計劃下可以新人換舊人的漏洞,當下不少年資較長的工友亦很難重新找到工作。

(歐嘉樂攝)

近日政府用防疫抗疫基金設立的「物業管理業界抗疫支援計劃」也是漏洞重重。該計劃向前線保安及清潔員工發放每人每月1,000港元的「抗疫辛勞津貼」,然而津貼範圍僅限於私人住宅和商住兩用物業,商場、工廈、娛樂場所及公園等則排除在外。同時由於計劃需要公司申請,而單幢式舊樓的清潔工作一般由小型公司承辦,它們大多都怕麻煩不作申請;物業管理及保安職工總會陳秋成就指出,不少保安及清潔工人因僱主未有申請計劃而無法受惠。遺憾的是,即使去到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政府依然未有彌補上述漏洞。

早前最低工資凍結兩年已讓基層工友頓失保障,至於外判制度帶來種種流弊加上政府疫情下支援的不足,更讓清潔工友陷於無助。然而,如何與社會基層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是一個政府的擔當、一個社會的文明所在,港府絕不應再諸多推搪,忽視外判規管和疫下支援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