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高危行業強制檢測 政府應規劃恆常化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第四波疫情嚴峻,日前再有一名的士司機確診,運輸署則於周六(5日)公布在本月9日至22日間為該行業安排設一次性強制檢測計劃。相關規定要求司機在完成檢測後,於車廂內展示「的士司機強制檢測名牌」,方能在25日起至明年1月23日期間繼續駕駛的士載客。

的士司機是繼院舍從業者之後第二個被列為強制檢測的行業,而且正如此前院舍員工的強制檢測令一般,相關規定亦引發了業界不少爭議。比如有司機指出政府提供的檢疫場地少,屯門區就沒有專屬檢測中心,又比如有司機指出預約電話一直打不通,種種不便讓部分的士司機表示在要求時限內達標較難。

實際上在早前院舍強制檢測中,政府也因沒有預留的渠道和名額給院舍員工,而給業界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可見政府想要通過強制檢測保證高危前線行業的安全,初衷雖好,但應與業界溝通,提供更多便利的配套支援,而不是僅下達一個指令,讓業界自行「迎難而上」。

運輸署則於周六(5日)公布在本月9日至22日間為該行業安排設一次性強制檢測計劃。(資料圖片)

院舍工作者和的士司機固然風險高,強制檢測也的確有利排查出這兩個行業的潛在患者,保障工作者和接受服務大眾的安全。只是巴士司機、酒店從業員、地盤工作者等同樣屬於前線高危工作,是否應納入強制檢測範圍,又為何沒有被納入呢?這似乎是因為政府內部現階段對應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的高危行業還沒有達成共識,僅由勞工及福利局和運輸署各自擠牙膏似的推出一兩個行業。

篩選高危行業進行強制檢測本是防疫重要方向,然而如果政府對此欠缺規劃,不同部門之間各自為政,讓防疫舉措像散沙似的「點到即止」,自然難以起到它的應有效果。

另一方面,目前無論是的士司機還是院舍員工,其強制檢測是否常規化仍未有定論,然而預防性的排查工作不像疫苗注射那樣可以一勞永逸。首次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員工日後仍有機會染疫,所以一次性強制檢測對於長遠抗疫來說的效用相當有限,惟有將它轉變成恆常化措施,定期針對高危群組作出強制檢測,才可能達成保障其防疫需求。

第四波疫情嚴峻。(梁鵬威攝)

當然,將前線高危行業強制檢測常規化不是一項簡單任務,它牽涉的工作甚為廣闊,比如要決定應包括哪些行業,並且安排數十萬計從業者定期檢測的資源等。這需要政府領導階層全體的協調合作,不會是「今宵此局檢一行、明日某署測別行」就可以完成的。

無論是司機、院舍工作者又或是現時沒有包括的餐飲、酒店從業者等,他們每天面對公眾或易感人群,不僅有較高的感染風險,一旦感染,也因工作性質或更容易傳播出去。而這不僅僅與公共健康休戚相關,也會影響該行業的運作和經濟。因此政府應該將保障高危前線行業作為防疫舉措的重中之重,並予以整體的規劃與協調,幫助高危前線工作者檢測的常規化,既保障工作者本身的權益,也為社會整體防疫添一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