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小輪再加價 陸上交通應如何疏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天星小輪去年就兩條專營渡輪航線「中環—尖沙咀」和「灣仔—尖沙咀」線,向政府申請加價,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周二(8日)批准其加價申請。兩條航線單程分別加價0.3元至0.5元,而月票則加價25元,各類票價平均加幅為16.5%,加幅最多為18.5%。新票價將於明年2月9日起開始生效。

天星小輪去年就兩條專營渡輪航線「中環—尖沙咀」和「灣仔—尖沙咀」線,向政府申請加價,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周二(8日)批准其加價申請。(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收入減、加票價 或陷惡性循環

政府指天星小輪自前年起便一直錄得虧損,乘客量及票務收入過去兩年受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均連續下跌,短中期內重返以往收入水平機會不大。當局亦指天星小輪自上次於2017年7月加價以來營運成本持續上漲、經濟前景不明朗,加上租金、廣告等非票務收入並無保證,故認為有需要調整收費。

渡輪客量下跌,天星小輪申請加價維持營運或許無可厚非,但能否將加價政策當成長遠之計,這點本身也值得當局及小輪公司認真深思。細審近年天星小輪運營情況,錄得虧損早在前年已經開始,可見它的出現並非完全來自社會事件及疫情的打擊,也意味着即使本港未來能夠擺脫疫情影響,天星小輪也不一定可以順利由虧轉盈。渡輪服務要在本港有效維持下去,單靠企業一方加價恐怕不是長遠辦法。

政府在2017年發表的《公共交通策略研究》研究報告內,當時已將渡輪服務定位為「發揮輔助角色,提供過海鐵路及路面服務以外的公共交通服務選擇」。(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協助開拓新航線 發揮交通輔助角色

政府在2017年發表的《公共交通策略研究》研究報告內,當時已將渡輪服務定位為「發揮輔助角色,提供過海鐵路及路面服務以外的公共交通服務選擇」,可是多年過去,渡輪服務與其擔當輔助角色的期望仍相差甚遠。

現時渡輪服務發展停滯,部分或源於輪船公司收入狀況難以支持開拓新航線。即使今年六月期間有「中環—紅磡」的航線重開,但新航線要維持頻密班次回應市民所需也不容易。以該航線為例,其在周一至六繁忙時段為20分鐘一班,而在周日、公眾假期和非繁忙時段更長達30至50分鐘一班。若果航線收入根本無法支持航線加密班次,那麼現實自然會與政府研究報告所謂讓渡輪擔當交通輔助角色的構想背道而馳。

「票價、班次、需時」三者是市民選擇交通工具時的主要考慮,政府可研究支持渡輪公司恢復非傳統渡輪班次,例如研究「屯門—中環」、「荃灣西—青衣—中環」等航線的可行性,並以資助、津貼等形式支持渡輪公司提供有競爭力的班次密度和票價,讓渡輪可以方便其他地區市民出入港島,而且這樣還可以同時協助疏導時常出現擠塞的屯門公路車流,讓市民可以在上班路上「另闢蹊徑」,在重新發展本地渡輪航線的同時兼收疏導路面交通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