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知識產權令防疫變得更難?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世界貿易組織(WTO)理事會周一(1日)舉行視像會議,以響應發展中國家要求藥廠暫時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的訴求。惟數個高收入國家及其藥廠早已拒絕建議,並將企業利潤置於全球民眾性命之上。疫苗持續供應失衡不僅會反噬發達國家的防疫成果,也會拖長全球回歸正常所須的時間。

南非和印度去年10月共同發起倡議,要求世貿允許所有成員國選擇既不授予、也不執行新冠疫苗和藥品相關的知識產權,直至全球實現群體免疫為止。兩國引用《馬拉喀什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第九章稱道,「在特殊情況下,部長級會議可以決定放棄本協議或任何多邊貿易協議對成員國施加的義務⋯⋯」,藉此證明倡議有其法律依據。

貧富懸殊衍生疫苗失衡

據聯合國上月發表的報告指,雖然現時疫苗劑量已超越全球染疫人數,惟目前有多達四分之三的疫苗已被十個富有國家佔有,而在疫苗供應失衡下,多達130個國家、25億人口連一劑疫苗也沒有。即使一眾低收入國家可從聯合國COVAX計劃獲得少量疫苗,其進展也追不上疫情傳播速度,而加納和科特迪瓦等撒哈拉以南國家更在上周才陸續接收首批疫苗,可見疫苗分配失衡也是由全球貧富懸殊衍生的問題。

南非和印度的倡議已獲140個國家支持,但一眾發達國家依然無動於衷。英國、美國、加拿大、挪威和歐盟等國聲稱,知識產權制度是用來激勵發明疫苗、診斷和治療方式,故暫時棄權知識產權將會使新發明枯竭,以反駁貧困國家的救助呼聲。不過,反對者認為上述立場只是保護藥廠利潤的藉口,並反指疫苗開發商早前獲得大批公共資金支持。據醫學期刊《刺針》統計,各大疫苗開發商合共已獲得約100億美元資金補助,當中有不少是來自美國、英國、德國、中國和加拿大等政府的稅收,故反對者所言非虛。

緊急情況可暫時放棄產權

是次疫情是百年一遇的全球災難,知識產權機制實應特事特辦,更何況WTO早年亦曾就其他公共衛生危機打開道義之門。上世紀80年代初愛滋病開始肆虐全球,巴西、印度、南非和泰國等重災國亦曾群起挑戰西方藥廠的醫療霸權,並成功在2001年簽定的《多哈宣言》裡加進規避專利權的特別條項。《宣言》寫道,「每個成員國均有權授予強制許可,並享有授予此類許可的自由」,「⋯⋯每個成員有權介定什麼構成國家緊急情況⋯⋯這可理解為公共衛生危機,包括愛滋病、結核病、瘧疾和其他傳染病」。換句話,在未經持有人同意下,成員國亦可在緊急情況要求暫時放棄知識產權。

誠然上述倡議必會招來藥廠和說客反對,但人們經常對知識產權制度抱有錯誤觀念,認為科研創新的回報須由研發者獨佔,才能激發更多潛能和創意。惟這論點只是適用於一般大眾消費品,如智能電話、5G技術,而非人命關天的醫療技術。再者,沒有各國政府出錢補助,各藥廠亦未必能夠趕及在去年底推出首批疫苗,提前拯救數以百萬計民眾的生命。因此,諸如新冠肺炎這類公共衛生危機,知識產權以及用財富來決定資源分配的習慣必須重新審視,否則全球防疫工程只會是個金錢遊戲,一面倒傾向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