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撃全球減碳26噸 可否成低碳環保生活契機?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過去一年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至今已造成逾一億人感染、超過259萬人死亡,各國被迫實施禁足封城、停工停產,經濟大幅衰退。不過在此全球疫災之下卻有正面後果,日前《自然氣候變化》發表研究報告指,去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年大跌7%。在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簽訂以來,各國須在2020年代每年減排10至20億噸,去年全球整體減排量則超出指標達26噸之多。現時各地開始接種疫苗,疫情或見消退,在此百年一遇的疫災後,我們能否學會寶貴一課?

本來在《巴黎氣候協定》後,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6至2019年間仍不斷增長,中高收入國家平均增長0.8%,而低收入國家則為4.5%。不過過去一年中高收入國家的排放量卻大跌5%,而低收入國家排放量亦下降9%。此數據背後代表的是經濟活動停頓,大多數人被迫居家工作減少外出消費,幾乎沒有乘坐飛機出外旅遊,不論社交或經濟發展也受嚴重障礙。不過對於氣候危機迫在眉睫,各國減排一直遠遠不及《巴黎協定》標準時,全球疫災卻就意外成為人類拯救環境及下一代的助力。

早前《全面環境科學》期刊的研究便指,過去一個世紀全球溫室氣體令蝙蝠棲息地大幅增加,令中國雲南、緬甸、老撾等地區的植被型樹林構成變化,從熱帶灌木變成熱帶稀樹草原和落葉林,為多個蝙蝠品種提供更合適的棲息環境,成為冠狀病毒的熱點。研究人員指一個地區蝙蝠品種的數量與冠狀病毒的數量息息相關,全球蝙蝠共攜帶約3,000個冠狀病毒品種,平均每隻蝙蝠品種便攜帶2.7種冠狀病毒,而過去一個世紀卻有40個蝙蝠品種遷入雲南,共可攜帶約100種冠狀病毒,或為此場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始源。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一隻蝙蝠從巴西國營Fiocruz研究所外的分支機構懸掛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佩德拉布蘭卡州立公園的分支上。人們認為,蝙蝠是導致最近流行的多種病毒的原始宿主或中間宿主。 ,包括COVID-19,SARS,MERS,埃博拉病毒,Nipah病毒,Hendra病毒和Marburg病毒。 (美聯社照片/ Silvia Izquierdo)

人類與環境息息相關

儘管大多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都不會傳染人類,但近年引起人類廣泛傳播的的沙士SARS CoV-1、引致此次新型冠狀病毒SARS CoV-2、引致中東呼吸綜合症的 MERS-CoV,皆有可能是源自蝙蝠。加上當地為蝙蝠與如穿山甲、果子狸等,病毒遺傳序列與人類感染的冠狀病毒高度相似的野生動物之共同棲息地,也可能間接經此類野生動物傳染人類。隨着當地近年的經濟急速發展,都市化導致大量砍代樹林,野生動物共處交叉感染,人類亦有更多機會與野生動物接觸,也令人類暴露於新型不知名病毒的風險增加。

由此可見此場全球疫災與人類的經濟活動很可能密不可分,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令蝙蝠棲息地大量增加,然後同樣是人類的經濟發展及都市化令其與或可能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接觸增多,最後全球爆發疫災令人類經濟活動陷於停頓,製造碳排放的人類人口大量死亡,卻令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減少,有望將全球氣溫急升速度減慢。如此說此場疫災恰如像是大自然的自我調節機制,當人類以無窮貪欲追求無止境的物質享受,不惜以自然環境以及下一代作為代價,大自然卻總有其自己的途徑去令人類學會謙卑。

此場百年一遇的疫災,或許是另一次讓我們學習的機會。當我們被迫困在家中無法消費或旅遊時,或許也應該反省過去的一套生活方式對大自然造成何等破壞。而我們在疫後一切回復「正常」時,有否想過我們在疫中被迫的生活方式,如鼓勵在家工作、減少無謂消費、選擇低碳出遊的生活模式,是否可以維持。事實上若要達至《巴黎協定》中各國減排的標準,以應對愈來愈頻繁的極端天氣甚至另一場全球疫災,人類早晚仍要被迫過些更環保的生活,如此來說由我們此一場疫症開始並延續下去,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