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將核廢水排出大海 須釋除公眾及國際疑慮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日本「3.11」大地震事發至今已逾十年,其遺下的創傷及後遺症卻仍影響着日本及其周邊地區人民。當年福島核電廠受巨大海嘯衝撃發生重大事故,核反應堆發生爐心熔毀兼氫氣爆炸。為冷卻反應堆,東京電力公司多年來注入逾百萬噸水入核電廠,然而存放此放射性污水的儲水罐將於2022年載滿,而如何處理此放射性污水一直讓日本政府頭痛。周二(13日)菅義偉內閣正式宣佈,將可放滿5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130萬噸核污水稀釋後排出大海,便引來國內環團及漁業代表反對,亦受鄰國中韓抗議,擔心會污染海洋及海產威脅人類健康,並迅即演變成一場外交風波。

日本政府宣佈將核廢水排海的消息一出,國內外的反應極為強烈。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早前便發表一份報告,指福島核電廠的核污水含有極高的放射性碳,會對人類基因造成損害。不少漁民亦反對計劃,指做法將會嚴重損害當地的漁產及漁業。不少鄰國亦對此表示強烈抗議,中國政府指日方決定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鄰國民眾利益,韓國更傳召日本駐韓大使相星孝一表示遺憾與反對。不過美國則支持日本決定,形容其「採取了與全球認可的核安全標準一致的做法」,又指日方一直對決策保持透明。國際原子能機構亦歡迎日方決定,並稱將核廢水排海為全球其他核電廠的一貫做法,並無不妥。

+5

核廢水影響有限

事實上科學界亦早達成共識,稱儘管核廢水中的氚(tritium)為放射性物質,生命周期僅為12年,最終可從大自然中消失,認為核廢水經濾及稀釋後,其核輻射濃度對人類健康影響幾乎微乎其微。世衞目前將每公升飲用水可含貝克上限定於一萬貝克(becquerels,放射性測量單位)、美國則為740貝克、加拿大7,000貝克、澳洲7.6萬貝克。而東電聲稱其將核廢水排海前,會先用海水稀釋100倍,令氚含量降至每公升1,500貝克以下,為日本國家標準的40份之一。亦有報道指,韓國月城核電廠單是2016年排放的氚便達140萬億貝克,而加拿大達靈頓核電廠的氚排放量亦達495萬億貝克。

不過亦有專家提出疑慮,稱法國拉阿格(La Hague)核燃料處理站便曾於2015年將含13.7萬億貝克的氚排海,而拉阿格周邊地區以及英格蘭塞拉菲爾德核電廠附近的癌症發病率亦明顯地高,儘管未有掌握到實質證據,亦不能排除此可能。加上過去半個世紀,人類已將高達20萬噸廢物排入海中,部份更含高度輻射。如美國自於1946年於比堅尼環礁水中試爆原子彈,及後數十年多國於公海作逾250次核武測試,其中法國在玻里尼西亞便試爆193次,美國亦於馬紹爾群島和中太平洋試爆42次。加上多年來有多艘載有核彈的核潛艇因事故而沉沒海底,亦長遠為海洋造成核污染,製造潛在的生態影響。

十年前「3.11」大地震造成的福島核災震驚全球,激起各國社會對核能的討論,亦掀起德國、台灣等地公民社會發起的棄核運動。然而由於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本依然偏高,可靠度亦遠低於污染度極高的煤、石油、天然氣,核能在兩者相衡之下始終為各國難以擺脫的可靠能源。不過福島核災以及其留下尾大不掉的後遺症,亦時刻警誡着人類核能可以載舟亦可覆舟的危險,如今日方將核廢水排海而引起鄰國的憂慮亦無可厚非。始終日本不能單憑一國內政及國家利益為由,視其所屬海域為一己後花園胡亂傾倒,無視鄰國的利益及國際社會的監察,而更應與國際機構從善如流以釋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