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屆綻放奧斯卡 韓流何以成功侵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第93屆奧斯卡頒獎禮美國當地時間周日(25日)隆重舉行,亞裔演藝人在頒獎禮中大放異彩。趙婷憑着半紀實式的公路電影《浪跡天地》成為首位華裔女性贏得最佳導演獎,而尹汝貞亦憑着以美國韓裔家庭為背景的《農情家園》,成為首位韓國女演員榮獲最佳女配角獎,亞裔女性成為本年奧斯卡的大贏家。韓國電影更繼去年《上流寄生族》贏取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後,再次拿下世界電影最高殿堂的大獎,再次向世人宣告韓國的文化影響力已是無遠弗屆,甚至可以反客為主反侵美國文化工業龍頭的奇蹟。

事實上韓國在歷史上一直為中國文化的附庸。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直至戰敗後南北分治,韓戰爆發後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率領聯合國部隊登陸仁川起,美軍長期在韓國駐軍,朝鮮半島政局及文化亦難免受到中美兩大強權的影響。韓國在1960至1961年李承晚及朴正熙兩代軍事獨裁之間亦出現電影業的曇花一現,短短一年間便有大量諷刺時弊、反映社會不公之電影,其中由一代名導金綺泳講述出身基層的女傭與中產男主人的不倫之戀情殺片《下女》更被視為韓國的國寶級電影。去年奧斯卡最佳導演得主奉俊昊更坦言,《下女》為其開拍《上流寄生族》的創作靈感。

1962年朴正熙發動政變上台,並逐步實行遏制電影業發展的政策。軍事獨裁下韓國言論及文化空間陷於窒息,電影業發展一度低迷,更被形容為韓國電影「失去的二十年」。金綺泳亦轉往地下,接連開拍《下女》三部曲,其中1972年的《火女》便為尹汝貞嶄露頭角的經典名作,為其贏得得錫切斯影展、青龍獎、大鐘獎、釜日獎等肯定,為其今日的最佳女配角殊榮鋪路。不過其於兩年後結婚並跟隨丈夫移民美國。而當時同時處於低潮的韓國電影亦只有在外國中汲取養份。香港的流行文化,如吳宇森的《英雄本色》便影響一整代韓國演藝人,間接勉勵時人爭取民主事業。

+5

由粗糙到打入西方市場

隨着軍人獨裁統治於1987年六月民主運動後結束,韓國電影業亦開始復蘇。同年民主化後首位文人總統金泳三擬定一份總統顧問委員會報告,建議將韓國文化產業作為國家戰略出口產業加以大力援助。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更令韓國財閥由傳媒及娛樂產業退場,一時間獨立製片公司如雨後春筍,為韓國電影日後的百花齊放以至「韓流」文化提供土壤。同年反對派金大中首次勝出總統大選,韓國首度政黨輪替,韓國憲法法院取消電影審查,釜山電影節首度開辦,由八十年代民主運動出身的奉俊昊一代便成為影壇生力軍,肩負振興韓國電影業的使命。

1997年金大中政府推出《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以振興韓國文化競爭力以及發展國民經濟為由,大力扶持韓國影視、服裝、美容、食品等產業,亦令韓國娛樂產業得到政府銀彈政策的補貼,成為首先復蘇並輸出國外的重要產業。除了韓國電影以奉俊昊、金知雲、朴贊郁等使用暴力、血腥、性愛元素之「極限電影」贏得國際口碑外,一系列韓劇如《藍色生死戀》、《浪漫滿屋》、《大長今》亦在千禧年代早期已製造席捲東亞的「韓流」現象,加之東方神起、Super Junior、Big Bang、Wonder Girls亦成第一代打出國際的K-pop團體。

不過千禧年代的「韓流」始終略嫌粗糙,除了新鮮感外其內容及其質素不比東亞其他競爭對手為高,除了在東亞蔚為風潮外,難以打流行工業龍頭入的歐美。不過韓國娛樂產業亦針對西方的口味,揉合東西、混和韓美的文化元素,又配合在美國娛樂界的市場推廣及人脈,最終終於在美國搶灘成功。2012年平地一聲雷的〈江南Style〉便加以K-Pop一貫的大量英語歌詞、饒舌、唱跳、電子曲風,加上詼諧元素,成功吸引西方樂迷注意。〈江南Style〉證明K-Pop可以在西方音樂市場佔一席位後,各個韓團亦開始逐一嘗試打入西方市場。

+4

「全球在地化」的韓流

當BTS防彈少年團去年成為首個登上全球Billboard 200強第一位的韓團,在美國流行樂壇上綻放光芒時,奉俊昊亦憑着《上流寄生族》橫掃奧斯卡四大獎項。而《上流寄生族》的成功,亦為因其講述貧富懸殊的階級矛盾超越國界及語言,亦切合西方近年經濟不平等的社會問題。加上奉俊昊老練的電影風格,亦令之更貼近荷里活口味。而今年獲得多個提名的《農情家園》,更是由畢彼得的電影公司出資,由美國韓裔導演鄭一朔執導,由韓國演員為班底,講述韓裔美國家庭追尋美國夢的故事,也自然易為西方觀眾入口。

韓國流行文化風靡全球,既有其商業的成功元素,也有其歷史及文化背景。自六十年代間曇花一現的韓國電影黃金期,其留下的文化種子一直由一代接一代的電影人傅承,並培育出奉俊昊、尹汝貞等人才。在高壓統治下韓國電影人未有因而妄自菲薄,反而在鄰近文化中學習及汲取養份。當國家民主化後,政府亦有意識在外國競爭中保護本土產業,大力扶助國內的流行文化事業。網絡世代文化傳播能力加強亦為K-pop的東風,而韓國文化創作者亦沒有囿於韓洋之別,而是海納百川東西兼容,真正做到一個「全球在地化」的跨文化文化產品。

最終韓國歌影視等產業終於能打入美國此全球流行文化工業的龍頭,甚至反客為主橫掃眾多獎項,正是其掌握到西方流行文化的心理及成功方程式,不論是歌曲以西方最流行的嘻哈、饒舌、電子,加上華麗的舞台及裝扮、邊跳邊唱再配以簡單英語歌詞,成功俘獲全球歌迷的耳朵,抑或是電影以荷里活的視感及敘事手法,加上西方觀眾有所共鳴的主題,亦為其成功關鍵。流行文化雖非如可口可樂般只有一種味道,當韓國流行文化能破解可口可樂的製成方程式,更創出一套更美觀可口的品牌,其能風靡美國市場又豈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