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斥責政府施政怠惰 勿忘時刻自省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立法會周四(6日)通過民建聯議員張國鈞提出的「把握契機,改善施政」無約束力議案。議員齊聲炮轟官員只顧在議會「數夠票」、因循避難、怯於表達意見、施政欠缺指標等等,並且要求政府在中央出手改革議會和選舉制度後,真正提高施政效能。建制派督促政府以後不能再替施政阻滯找藉口,合情合理,然而席上不少議員明明就跟在位官員屬於黨友,甚至同為管治團隊一員,那他們自身又何嘗不是在為香港失治推卸責任?

誠如張國鈞、其他議員和回應議案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所言,泛民主派癱瘓議會,民生政策無法如期落實。中央主動改革本地議會組成和選舉制度,有望議員能務實議政,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

張國鈞表示,強勢的行政主導不等於可以漠視反映民意的立法機關,認為政府在議會「數夠票」,並不代表社會問題會迎刃而解。(盧翊銘攝)

高官庸碌怠政

不過,香港的社會問題有多少是受制議會亂象,有多少是因為行政體系失效?陳克勤和提出條訂議案的陸頌雄列舉官地建屋過程緩慢、基層市民難安居、貧富懸殊、市民收入追不止經濟增長和資本增值等痼疾,議會極其量是令這些痼疾形成的原因之一,例如在撥款運用公帑程序被挑戰。無數例子證明,即使議會通過法例和撥款,項目和服務過了很多年仍未見影,問題仍然未消。說穿了,就是官員不肯承擔改革重任。這正是張國鈞口中的因循避難,也是陸頌雄提到的施政缺乏指標——官員可隨意開空頭支票,而不影響其升遷和待遇,當落實時遇上難題,就可以左閃右避。

最明顯的例子是香港有過百萬人活在貧窮線下,但政府從不設扶貧、減貧和滅貧目標。又如疫下失業率攀升,政府只想到派錢卻以涉及大量公帑、措施易放難收等藉口拒絕推行受惠對象較精準的失業援助金。再如長遠房屋策略的十年建屋供應量只是參考數字,即使到去年底累計短缺7.69萬伙公營單位供應,運房局和發展局也沒說過會承擔責任,亦因為目標沒有約束力,也不寄厚望可以縮短輪候公屋時間。難怪市民長久對官員表現失望,認為他們庸碌無能。

張建宗續稱,本屆區議會上任後,有區議員多次作出不符職能的行為,侮辱政府官員、阻撓民生撥款通過等。(盧翊銘攝)

議員同須負責

但值得注意的是,會議廳內的議員不少並非純粹的民意代表,其本人或者黨友均為管治團隊一部分,多少要為施政失誤負上責任。提案的張國鈞,有份發言的葉劉淑儀、林健鋒、劉業強等恰恰就是行政會議成員,而問責團隊當中亦有民建聯和工聯會的成員。然而,在發言期間,他們鮮有談及他們分享管治權力,只着力批評官員,令人感到他們也在「卸膊」。

誠然,環顧世界各地,政黨中人同時進入政府和議會乃常態,黨內議員不滿官員決策甚至在投票時倒戈相向亦非罕見,關鍵是在議會的政黨成員有否盡力鞭策在位官員擔當問責體系的改變者、鏟除各人演辭提到的施政陋習?不論黨友與否,當司局長強推有違社會福祉的政策和議案時,建制派有否據理力爭,凝聚民意驅使政府懸崖勒馬?

運房局局長陳帆表示,未來幾年的公屋輪候時間仍有上升壓力。(資料圖片)

今次議案道出的真相就是不會。張國鈞引述議會同僚稱「有些官員在相關的政策中『數夠票』,就無意向一些有意見的議員繼續見面解說」,這句話固然批評政府漠視議員和市民意見,但也反映建制派主導的議會太過輕易支持政府,連討價還價的過程也省卻。退一步說,即使張國鈞口中「數夠票」的票源僅指建制派中最擁護政府的成員,而非指整體建制派,那就請張國鈞說白一點是哪些人,讓市民好好提醒他們別當政府附庸。

張建宗在回應議案時指出,「政府會繼續積極和立法會理性及良性互動,提升管治效能,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處理民生經濟等的各項工作」,但政府萬勿以為良性互動是議員對政府言聽計從。良性互動者,是指議員按政策的好壞表態,政府聆聽意見後調整政策,而非預設議員盲目支持政府。至於要政府戒掉「數夠票」惡習、真正尊重議會意見,更是官員和議員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