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安倍訪珍珠港 公關騷恐變公關災難

撰文:溫偉俊
出版:更新:

本周二(12月27日),位於夏威夷珍珠港的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迎來稀客,除了作為東道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外,還有表示要尋求「和解」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軍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戰爭,但75年後的今天,日本仍未就昔日挑起戰爭的錯誤真誠道歉,加上安倍此行的「甩漏」,一場宣示和平的公關騷,恐淪公關災難。

安倍成為首位登上亞利桑那號悼念陣亡美軍的日揆,歷史意義重大。(路透社)

安倍晉三啟程前往夏威夷前,日方曾高調宣布今次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位日本在任首相到訪珍珠港。但日本政府作出這個宣示不久後,隨即被民眾指出其謬誤之處,皆因首位到訪珍珠港的日本首相,其實是1951年時任首相的吉田茂,並非安倍。

只獻花不道歉 安倍迴避戰爭責任

這個「甩漏」令日方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除了因為對歷史認識的錯誤,更因試圖搶奪前首相吉田茂的光環──吉田茂的其中一位外孫叫麻生太郎,亦即現任日本副首相,是安倍晉三的左右手。結果,日方惟有急忙改口,表示安倍此行,是首次有日本首相到訪珍珠港的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並和美國總統一同獻花。這個「戴鋼盔行騎樓底」的說法肯定不會錯,因為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在1980年才落成,即吉田茂到訪珍珠港的29年後。

到底誰是首位在位首相到訪珍珠港的小錯誤,日方尚且「知錯能改」,但真正的大錯,日方至今仍未有真誠道歉,說的是日方在安倍出發前已事先聲明:不會道歉,只會獻花。有意見將安倍到訪珍珠港,與奧巴馬今年5月到訪廣島相比,認為奧巴馬當時亦未向原爆死難者道歉,只是獻花,安倍只是「禮尚往來」而已。

但是,這個類比並不成立,因為日本侵略珍珠港,是主動挑起戰爭,是造成生靈塗炭的始作俑者;而美國向廣島投下原子彈,雖然是人類史上的重大災難,但現實是美國以常規武器進行「東京大轟炸」,造成嚴重人命傷亡與破壞,仍未逼使日本停戰,結果要投下原子彈後,日本才宣告投降,令二戰結束。作為戰爭發動者與戰爭終結者,戰爭責任絕不能相提並論。

事實上,安倍拒絕為日本的戰爭罪行道歉,正正突顯其右傾取態,因為日本右翼保守勢力一直批評,日本對二戰受害國家的交往是「道歉外交」,安倍亦循此思路,多次表態說「不能讓與戰爭無關的下一代繼續就此道歉」,以擺脫二戰陰影,使日本恢復成為「正常國家」。

拒學德國悔過 要成「正常國家」路遙

但安倍愈是拒絕道歉,日本距離成為「正常國家」的道路就愈遠。相對日本,同樣是二戰軸心國的德國,不但將寫納粹標語和喊納粹口號列為法律明文禁止的違法行為,1970年,時任西德總理勃蘭特到訪波蘭的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時,更向死難猶太人下跪謝罪,德國一再以實際行動謝罪、悔罪,終獲國際社會接納,德國才能放低二戰包袱,重新融入國際社會,正好反襯出日本所謂要結束「道歉外交」的重大錯誤。

相信正因如此,安倍訪問珍珠港的這場公關騷,美國社會顯不賣帳。包括曾獲奧斯卡的著名導演奧利華史東(Oliver Stone)、美國大學歷史教授庫茲尼克(Peter Kuznick)等50多名學者、藝術和社會工作者發表聯署公開信,批評日本從來沒真誠面對其戰爭暴行,更質疑安倍既然到珍珠港悼念數千名美國死者,會否也到中、韓等國,悼念數以千萬計因日本侵略戰爭而死的犧牲者。

至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回應指,沒有與中國等亞洲受害國的和解,日本歷史這一頁翻不過去。不能否認的是,在二戰結束後,日本透過經濟援助等方式,向不少受害國包括中國提供協助,但卻不能就此將日本的戰爭責任「一筆勾消」,只有如德國般,對戰爭罪行深徹悔悟,並以具體行動阻止陰魂不散的軍國主義再次復辟,否則日本不可能真正放低戰爭包袱。而在日本為其歷史罪孽真誠道歉反省之前,中國繼續加強綜合國力,是在地區上保障自身利益、在國際上獲得尊重的最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