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真讀懂香港兩大矛盾了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日(25日)發表網誌,述及自己到深水埗區探訪住在「劏房」和公屋的市民,又指出香港必須以「解決劏房」作為目標,並認為在本地「住屋貴、住屋難、住屋細」問題表象背後是「收入的貧富懸殊」和「資產的貧富懸殊」兩大矛盾,因此判斷處理土地房屋問題「是經濟問題、民生問題,同樣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儘管司長在這篇網誌中強調土地房屋問題「一直困擾着香港社會」,但這次其實是他撰寫隨筆文章四年半首次提到「劏房」一詞;同樣,這篇網誌也寫到「實行『兩制』,並不表示香港存在嚴重的貧富懸殊是合理的」,可是他之前唯一提及「貧富懸殊」卻是今年初繼續表示對「透過大型的稅制改革以處理貧富懸殊等問題」採取保留觀望態度。

陳茂波到深水埗區探訪住在劏房的市民和住在公屋的長者。(陳茂波網誌)

為何到現在才着緊處理劏房

由此可見,陳茂波其實到最近才把終結住屋難題和貧富懸殊視為自己首要任務,這也意味着他過往並未積極為民脫困。明明「劏房」住戶已經捱苦多年,政府高官卻到現在才知道要着緊處理「住屋貴、住屋難、住屋細」的問題,其契機估計不外乎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發言督促。市民對此除了感到既失望又憤怒以外,也只能感慨他們「離地」程度竟比遠在北京的中央官員還要嚴重。

況且現屆政府問責官員探訪「劏房」住戶並非新奇之事,陳茂波的同僚、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於2017年甫一上任便曾為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2月亦有到深水埗區做過同樣的事,他們事後都對住戶生活環境表現得很感慨,可是與此同時「劏房」數目上於2016年至2020年期間卻是有增無減,由9.18萬戶升至10.09萬戶,可見官員落區探訪加上哽咽一番根本未阻「劏房」繼續蔓延。

尤其就陳茂波本人來說,他在為官之初已先後捲入家族購入「劏房」和新界農地牟利的風波,令其身為發展局局長的威信受到狠狠打擊。他涉及的兩宗事例正好反映富有港人鍾情投資物業土地,連高官家族都不免於此,但要經濟停止續由地產行業主導,政府必須敢於挑戰這些既得利益者的阻礙。陳茂波如果真的打算坐言起行,那麼他在餘下任期定要做一些出成績,才能向「劏房」居民、廣大市民和中央給出交代,最低限度就是要在他領導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加強協調各政策局的覓地工作。

夏寶龍指,特區管治者需要衝破制約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各種利益藩籬,有效破解住房、就業、醫療、貧富懸殊等突出問題。(資料圖片)

貧富懸殊不只體現於房屋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他把本港收入、資產貧富懸殊原因訴諸房屋,似乎也是忽略了政府資源分配機制失效的因素。貧富懸殊絕不只由房屋開支差別引起,還來自一次和二次收入分配不公。本月中,《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和博士後研究員楊利發布香港收入及財富不平等的研究報告,就發現在1981年至2018年間收入最高的1%港人的工資佔本港收入比率從10.7%升至16.3%,而底層的一半收入佔比則從18.7%跌至11.6%,即是說上層一小撮人收入比底下半數人收入還要多。近年坊間早已提出多個收窄分配懸殊的方法,包括提升最低工資、增加富人稅、設立資產增值稅、設立全民退休保障等,只是司長和其問責班子同僚長期冷待。

無論如何,陳茂波對「劏房」亂象有反思,認同減輕房屋支出能舒緩貧富懸殊是件好事,但反思需要更加徹底,亦要化為行動。打擊貧富懸殊固然有土地房屋面向,亦有福利和稅制面向,他需要令其他司局長也有如此覺悟,在任期末年認真推出解決方案,既要實踐他提及的增加土地供應,亦要改革財稅政策,為過去九年施政失職補回一點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