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人手不足問題須多管齊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周四(23日),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宣布將該局的退休年齡從60歲提升至65歲並即時生效。他指出未來十年間,約有1,000名醫生、5,000名護士及10,000名支援人員到達原定的60歲退休年齡,期望政策可以延長部分醫護人員的服務期間,藉此緩解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他又強調政策以人為本,人事部會在有關人員到達55歲時與將退休的人士協商,是否延任、延任年期、以及轉調醫院、職位或轉為兼職都可以商討。

對於醫管局的政策,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及專職醫療人員及護士協會幹事劉凱文各自都皆指出公營醫院的前線醫護工作環境惡劣,很多醫護要麼轉投私人醫療體系,要麼也不會工作至退休年齡,認為政策的效用不大。

專職醫療人員及護士協會幹事劉凱文認為,醫管局看到醫護短缺問題嚴重性,但是延長退休年齡措施未必吸引前線員工留下。(資料圖片/ 歐嘉樂攝)

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醫護人員團體的質疑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不代表不能改善情況或紓緩問題。就如同政府早前推出放寬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來港的「特別註冊」,同樣也有醫生團體質疑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卻忽略了新政策的一些正面作用。

政府過去旦凡推出任何增加醫護人員供應的方式,都會被本地醫護團體以類似的方式質疑。甚至即使是增加本地醫科生學位這類政策,也有醫生質疑會令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進入醫科,從而拖低醫科生的水平。然而,香港醫療系統嚴重欠缺人手,並沒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能根除問題。政府除了增加本地培訓之外,應探討不同方法增加人手。

以今次延長退休年齡為例,固然不能指望其可以大幅改善人手不足的現狀,但也不至於沒有用。范鴻齡就指出未來十年將有1,000名醫生、5,000名護士及10,000名支援人員將到達退休年齡,這並非小數目。當中一部份人若能繼續留於醫療體系,多少會有些幫助。另一方面,醫管局向來也公開招聘兼任醫生等職任,當中亦有不少已退休的醫生應聘,顯示的確會有退休醫生會希望以某種方式留任。加上,是否留任既是自願,而且有很高彈性,這對醫管局與醫護人員都是雙贏的政策,根本沒有理由反對。

私人醫療不是醫生的擋箭牌

醫護人員團體對於醫療改革政策總是習慣性地以私人醫療與公營醫療的待遇作對比,指出公營醫院無法留住人手才是核心問題。但是,香港的私營醫療體系主要面對是高收入人群,自然可以以更高的價格聘用醫護人手。但公營醫療面向的是普羅市民,兩者能夠支撐起的醫療費用根本不在同一維度,因此要留住人手,自然要另闢蹊徑。

工作環境惡劣令更多醫護人員不想留在公營醫療體系,公營醫療的工作環境因此變得更差,成為惡性循環。要解決問題並非要與私營醫療競爭,而是提高整體醫護人員的供應,以大量供應壓低成本,共同改善工作環境。

公營醫療系統的確面臨很多問題,但醫護團體總不能總是以私人醫療待遇更好作為擋箭牌以圖保護行業利益。香港政府亦應該堅定地深化政策改革,從多方面繼續增加香港的醫護人手,才是解決問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