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台獨導演」獲平反 張敬軒呢?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在一個多月前,台灣導演陳玉勳因為被指為台獨支持者,大陸網民聲言抵制由他執導的賀歲片《健忘村》,但該片日前通過中國大陸電影管理當局審查,預定將在過年檔期上映,變相平反了他被誣指為「台獨」的指控。今次事件有利於兩岸影視產業的良性交流,而一些被亂扣「港獨」帽子的藝人例如張敬軒,亦應當獲得「平反」,莫令民粹主義失控徒添中港之間的心結。

張敬軒出賽湖南衛視《歌手2017》,錄影完第一集後傳因政治因素退出節目。(網上圖片)

陳玉勳執導的賀歲片電影《健忘村》,不但攝制預算大手筆、題材新穎,而且還結合大陸、台灣兩地資金與菁英人才,在台灣各地搭景拍攝,成為兩岸影業合作的最好範例。但此前,由於陳玉勳被指支持台獨,很多大陸網民表示,如果《健忘村》上映,就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的最大侮辱,國家法律權威從此無人尊重。「抵制台獨陳玉勳」的呼聲之強烈,也給大陸電影管理當局造成了很大壓力。

撐太陽花並非台獨 陳玉勳「平反」有理

然而,大陸網民指責陳玉勳為「台獨」的主要「罪證」,主要因他曾支持太陽花學運,而讓大陸網民在情感上難以接受。但事實並非大陸網民想像得那樣,只要是支持太陽花學運,就等同台獨。

太陽花運動在台灣是個飽受爭議的話題。這波運動在台灣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是各種龐雜訴求的集合,是當下全球正流行的反建制浪潮的一個構成部分。很多當時參與或支持這個運動的人,並不是因為在意識形態上支持台獨或反對兩岸的服貿、貨貿協議,而是為了發泄對當時國民黨執政的不滿情緒,是對服貿貨貿在立法院闖關的決策過程太過草率不滿,只是遭到了台獨政客以及民進黨陣營借題發揮。 

但正如陳玉勳在聲明中所說:「(我)和很多老百姓一樣,關心社會,關心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反對不公不義,支持所有美好與公理。我贊成服貿貨貿,我反對的是當時的當局對服貿的黑箱作業,反對的是像玩笑一樣的立法程序,反對的是忽視民眾合理建議的態度。」

此次大陸電影管理當局通過對《健忘村》的審查,則體現了處理兩岸事務的冷靜謹慎,一方面電影管理當局並沒有遷就一些網民的民粹情緒,讓「抵制陳玉勳」的民粹情緒蒙蔽雙眼。另一方面,《健忘村》過審意味著大陸對太陽花運動的清醒認知,並未對參與者統一貼上「台獨」標簽,同時也是為台灣導演陳玉勳正名、平反。

《健忘村》通過審查 助兩岸良性互動

對中國大陸來說,「台獨」是敵我矛盾,當然有理由下重手處理,封殺或管控也與法有據,但對於不少台灣的普通百姓、或者對大陸體制仍存戒心的民眾,更重要的是要爭取他們的認同,而不是把他們簡單的推到台獨陣營。《健忘村》過審,就體現了這一處理方式,即說明陳玉勳並非「台獨」,同時說明大陸當局「懂得台灣民眾的心聲」,知道什麼是兩岸之間的差異,明白必須求同存異。

兩岸關係需要更多的溝通,而電影正正是最好的溝通語言。就像去年金馬獎頒獎典禮,許多上台領獎的大陸影人都感謝當初台灣新電影的啟發,頒獎後雖然大陸片橫掃所有大獎,但台灣媒體大多反應是認輸檢討,大陸媒體則是稱贊金馬評審針對作品不看地域,實事求是,是真正屬於整個華語影壇的獎項。

兩岸三地的影視產業應該是共存共榮,互相扶持成長,而不是因為一些與電影不相干的議題,甚至民粹歪風,互相削減彼此的能量與能力。就像陳玉勳在聲明裡所說:「我只不過是一個靠拍片維生的導演......新的一年,期盼兩岸和平。期盼兩岸民眾能夠敞開心胸,放下成見,增進互信。更期盼兩岸的影視產業交流也能更加順暢。」

冰釋「港獨」誤解 化解中港心結

回到香港,近年不少藝人亦被指為「港獨」,在內地的民粹聲浪下,遭到內地封殺,就如歌手張敬軒只是因為曾對雨傘運動表達同情,就被扣上「港獨」帽子,縱使他如何解釋,亦難逃被內地當局封殺。

但正如陳玉勳的遭遇,雨傘運動的出現有其因由,既是全球反建制浪潮的一個構成部分,亦是港人對政府施政不彰的憤怒、對政制發展步伐遲緩的失望、對中港摩擦未有妥善處理的一次集中爆發,同情、支持甚至參與雨傘運動,根本不能簡單等同為「港獨」,否則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去年訪港,就不會主動邀請一眾曾參與傘運的泛民主派人士見面。

既然陳玉勳也獲「平反」,那麼包括張敬軒在內,在民粹主義歪風下遭誣陷為「港獨」的藝人,內地當局為他們「平反」,為化解中港心結踏出積極一步,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