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高調落區 為督促港府施政?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中聯辦過去兩星期舉行「落區聆聽、同心同行」活動,前後探訪979家「劏房」、公屋、過渡性房屋、居屋和中小商戶,並向市民收集到6,347條意見、訴求和建議,主任駱惠寧明確要求「每一條都不放過」、「詳細記錄、匯總造冊、分類處置」,而當中屬於特區政府施政範圍內的事宜則會梳理清單轉交。

對於中聯辦的「落區」活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先在《施政報告》電視論壇提到支持對方藉此了解香港情況,但同時又補充說道最終仍然要由港府「化為解決方案、幫助市民」。本星期二(10月12日)她出席行政會議前回應記者提問,再對中聯辦官員的努力表示感謝,並指相關「落區」活動有助加強港人國民身份認同。

港府無法傳達一手情況?

坊間有評論指中聯辦的「落區」活動顯示它成為「第二個管治團隊」,但正如中聯辦與特區政府都已清晰表示,具體管治依舊交給後者執行,香港政府對民生施政、社會治理絕對是責無旁貸。中聯辦官員頻繁「落區」或提供意見,甚至各種本地社團、港區政協、選委會都做過類似事情,反映的只是政府官員未能做好本份,以致社會各界皆焦急發聲。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探訪「籠屋」住戶。(中聯辦)

不但如此,今次中聯辦的活動亦似乎反映了中央認為港府未能準確反映市民意願,以至要派人「落區」來掌握民情。林鄭月娥回應傳媒提問,一邊說自己作為行政長官能夠向中央反映香港情況,但另一邊又指中央想透過中聯辦或外交部駐港公署獲得「一手資訊(first-hand information)」,這會否變相等同承認北京覺得她與特區政府的說法算不上「一手資訊」?

跟進建議補強弱點領域

況且中聯辦的整個「落區」活動探訪對象,除了備受社會關注的基層困苦市民外,還包括了創科、中醫及藝術等不同界別的工作者,而這些剛好都是香港過去發展較為緩慢、疲弱的領域。中聯辦之所以特別選擇針對它們進行調研,過程甚至邀請相關港府高官一同前往,不無督促本地進一步做好上述幾個領域的意味。

中聯辦盧新寧副主任出席集思會,鼓勵各界繼續為國獻策、為港獻計。(團結香港基金提供)

有本地報章指,中聯辦編製交給港府的清單列出了超過500多項政策要求。具體內容雖然尚未明瞭,但既然其基礎為早前「落區」調研取得的意見,相信建議也會是以改善民生及補強有關的弱點領域為主。因此,官員不但要從中聯辦要「落區」直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檢討自己是否被認為施政「離地」,各政策局更應切實檢視政策不足之處,盡快改善本地的民生困境和經濟發展。

最後,中聯辦總結介紹「落區」活動情況時亦強調中央惠港政策「既注重自上而下系統設計,又吸納自下而上意見訴求」,然而這種要求其實應該同樣都適用於本港管治,畢竟如果在上者只知道閉門造車,忽視吸收前線工作者的意見,推出的制度和規劃根本沒有可能貼近民情。由此角度來看,中聯辦打算將「落區」活動常態化的原因恐怕也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