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鏈球菌惹憂慮 說明訊息發放的重要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衞生防護中心周一(18日)公布,9月至10月10日共58名和21名住院病人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此數字較過去三年錄得的每月介乎9至26宗個案大幅增長。醫管局表示,患者分別為42男、37女,年齡介乎1個月大至96歲,他們主要出現敗血症、腦膜炎、化膿性關節炎或膿腫或蜂窩組織炎等。至周三(20日),79宗感染個案中7人死亡,38人留醫,34人已經出院。

傳染病專家在上月已經發現相關感染個案較過去三年的每月平均個案數字為高。而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亦指,侵入性乙型鏈球菌是常見的細菌,但鮮有大型爆發出現,所以在短時間內出現多達79人並不尋常,顯然乙型鏈球菌疫情已經在香港爆發。

起初未公布死亡個案數字

相關個案其實在9月30日已經由醫管局轉介衞生防護中心作流行病學調查和跟進,後者則在10月4日呼籲市民提高警覺,預防侵入性乙型鏈球菌。直至10月18日,衛生防護中心1再發稿表示,仍在跟進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個案增加的流行病學調查,而醫管局則表示會繼續加強監察,並會適時向衞生防護中心通報新增感染個案。

不過衞生防護中心10月18日的新聞稿並沒有提及乙型鏈球菌導致的死亡個案數量,僅在傳媒報道兩日後方公布已有七宗死亡案例。

縱然流行病學調查尚未完成,不過事件相信已有傳染性,值得盡早公開相關數字以警惕大眾。衞生防護中心指,早前曾到涉事的荃灣楊屋道街市的魚檔和位於元朗雞地的「雞地佳得香港實業有限公司」抽取環境樣本,包括魚塊、裝着魚塊的水、器皿和砧板,當中除砧板外,全部均對病毒呈陽性。不過當《香港01》記者到訪荃灣楊屋道街市進行訪問時,現場多位區內街坊均表示由記者口中才得悉事件,而魚檔檔主則指曾見有例行街市清洗,但未接獲通知有關消息。

訊息公布機制要完善

觀乎目前相關通報程序,在醫管局向衞生防護中心通報相關個案後,市民仍要等後者公布消息方能得知相關疾病的概況,未必能有效提早做好準備。而衛生防護中心公布多少資料,從今次事件的實際安排看來,亦似乎缺乏完善的準則,一些社會認為重要的數字在起初並未包括在公布範圍之內。

更宏觀地看,在此事件之外,政府的消息發放工作有時也缺乏傳達性及可閱度,即使提供了一些資訊,往往亦未能有效達到社會大眾,反而要傳媒再加追問。觀乎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有關提升管治效能的其中一個重點,卻恰好是要提升政府訊息發放和對外解說能力。疫病作為一大民生議題,在過去兩年政府又具備新冠疫情的訊息發布經驗,相關資訊發放相信可作為政府工作檢討的試點,在保障市民健康同時提高政府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