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中國處理氣候問題的時間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為期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次會議(COP26)將於本周五(12日)完結,而上周六(6日)在會議舉辦地的英國格拉斯哥(Glassgow)就有近十萬人走上街頭,要求政治人物、跨國企業和富裕國家加快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成為世界性挑戰已經是一個不爭事實,要有效應對必須通過各國通力合作,而在是次會議之中其實亦已成了一定程度的進展,連日來各國都就着減排目標展開磋商,大會至今已達成多個協議項目。190個國家和組織在會議上承諾不再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100多個國家簽署並同意至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另外90個國家亦承諾將在2030年將甲烷排放量從目前的水平減少最少30%。

有種原罪叫「中國」

以上種種成就都顯示出國與國之間其實有能力在共同議題上取得共識,無奈中國卻仍未能擺脫成為被狙擊的目標,例如只在格拉斯哥逗留了兩日的美國總統拜登就批評中、俄領導人沒有出席氣候峰會是個「巨大錯誤」,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亦指責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非常不合群」、立場「令人困惑」。

然而在應對氣候問題上,真正重點不當是國家領導人有否出現在現場,反而應該是國家有否作出實際可行的承諾。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就指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缺席的決定是基於疫情原因,中國方面亦已經派出規格非常高的代表團出席氣候變化大會,是可以理解的做法。何況美國早就已經知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不會現身會議現場,依然執意作出針對中國的批評無疑是在挑撥離間中國與國際間的關係。

習近平:維持多邊共識是應對氣候變化關鍵

中國正以循序漸進方式應對氣候問題

雖然中國是未有在會議上簽署放棄煤炭承諾,但作為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大的依賴煤炭能源國家,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已經表示,中國將從2026年「逐步減少」煤炭使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於10月26日中國國務院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做出更為細緻的減排安排,而在10月27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以應對氣候變化。

無奈的是,這一套說法還是受到某些國家及環保人士批評做得不夠,甚至做得太慢,那些作出批評的人似乎並未有考慮到中國有超過14億人口。對於一個有如此龐大人口的國家,要轉變能源使用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事實上中國一直致力擺脫使用煤炭,由2009年佔總能源消耗量的70%一直下降至2020年的57%左右,可見中國其實亦是在務實應對氣候問題,而非拖延了事。

氣候之事本來就是眾人之事,國與國之間理應視本次會議為一個溝通的契機,絕對不應將它當作為政治角力場。指出各國有所不足的地方固然是一個合理的做法,但作出無理指責對於要解決問題沒有幫助。即使中國現時碳排放量位列全球之首,但國際社會絕不應無視中國一直以來所負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