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公屋輪候時間「登六」之前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本周四(11日),房屋委員會公布截至本年9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和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分別為5.9年及3.8年,兩者均創下了1999年3月底以來新高。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日前表示,平均輪候時間要到2027/28至2031/32年度才會較明顯回落。儘管社會對相關數字不斷上升已見怪不怪,但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即將「登六」仍然有深遠意義。

對於有子女的一般申請家庭來說,六年代表一個孩子足夠走過了整個小學或中學階段。當兒童和青少年在求學時期也沒有像樣的單位做家課和溫習,又或者在父母交了昂貴「劏房」租金後缺乏金錢補習和參與課外活動,其學習表現很大機會較其他住在公屋或自置單位的同儕差。

房委會公布截至9月底最新公屋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9年,創22年來新高。至於長者一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由3.7年增至最新的3.8年。(資料圖片)

疫情見惡劣居所之苦

疫情之下,一些學童因為缺乏電腦和無線上網設備,導致了他們上網課期間經歷重重障礙,便最能表現出這種差別。即使社福機構和商界籌集電腦和網卡使他們得以線上學習,他們仍要被迫與街外噪音「伴讀」,或者要留在床上讀書,削弱學習效果。

雖說疫情終有過去之時,但學童要追回進度不是那麼容易。若果他們因為長時間住在惡劣居所而影響公開考試和升學結果,天賦和潛能被埋沒,阻礙他們和家庭向上流動的機會,必然是社會的損失。

單身人士亦有公屋需要

除了一般申請者外,其他一人申請者輪候公屋時間同樣是愈等愈長。自去年6月起,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已經突破三年,至於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時間更早已「登六」,逾十年以上者比比皆是,甚至可謂是無了期等候,因為房委會每年只會編配2,200個單位予這名單,而先後準則是按年齡和輪候時間。房委會一直解釋單位供應有限,要先編配給多人家庭。然而,公屋入息申請嚴格,申請者的月薪上限不足1.3萬元,可見他們每人收入只是勉強維生。

況且不論長者和非長者,單身者應付衣食住行後,留下改善生活或自我進修的金錢所餘無幾。事實上,香港近三十年從未結婚和獨居人數均告上升,前者由1991年的140.1萬人增至2019年的183萬人,後者則由2001年的28.9萬人增至2016的45.9萬人。因此房委會以至政府其實都應該接受單身已經成為社會趨勢,並且認同他們同樣有安居的需要。

回歸之初,港府承諾要有「八萬五」房屋供應與公屋「三年上樓」,前者數年後便以「不提及等同不存在」告終,至於後者雖然仍被官員不時提及,但申請者輪候時間卻老早就超越此數。如果政府還有意願去兌現承諾、解決基層住屋煩惱,他們必須拿出更多真正能加快發展公屋的成績,否則「三年上樓」只會成為愈來愈不切實際的口號,甚至難免哪天跟「八萬五」一樣落得「不提及」、「不存在」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