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美話語權之爭 反思香港的視野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外交部部長王毅日前接受內地媒媒訪問,在回顧過去一年中美關係時,提及兩國今年有「真假多邊主義」、「真假規則」、「真假人權」、「真假民主」四場交鋒。王毅亦呼籲美方跟中國交往要明白三件事:一是不要試圖阻礙中國的發展,二是中國不會走西方稱霸老路,不去改變和取代美國,三是只要美國願意放下意識形態的對立,中美兩種制度可以共存。

王毅的說法可算是總結了今年以來中方對美立場的表述,從其中我們亦可看出中國在整場中美角力中戰略的改變。

反擊新干涉主義

王毅所提及的四場「交鋒」就是與美國爭奪話語權的一種戰術,中國估計並沒有期望美方真的會有所改變,所謂「交鋒」只是中美在各自表述自己的立場。例如近來中國積極地就人權和民主反駁美國的指控,明顯就是要爭奪對這兩個概念的解釋權及話語權。

12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針對美國民主峰會表示,「民主要講平等,而不能高人一等;要講法治,而不能霸凌脅迫;要講團結,而不能對立對抗。自封為『民主燈塔』的國家,恰恰是民主病態盡顯、民主赤字高企的國家」。(中國外交部)

美國政府將人權與民主武器化,製造一個道德理由以便干涉他國事務。這種看法在中國學界已有強烈的定型,甚至命名其為「新干涉主義」。新干涉主義認為美國為了合理化干涉他國的行為,要製造一個具有道德意義的表面理由。那麼中國如果要反擊新干涉主義,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個表面理由拿去。

因此,中國指控美國的人權和民主,就是希望剝去美國冠冕堂皇的外衣,令到剩下的是其自私自利的帝國主義心態。而中國真正對話的對象亦不是美國,而是全世界。即使未必能打破西方國家的利益同盟關係,至少也在試圖弱化它們的道德論述。

別被綁上意識形態的戰車

至於王毅在訪問中呼籲美國要做三件事,則比較像是勸美方趁早放下霸權主義。只要美方不干涉中國的事(第一點),中國也不會主動去批評美國的不是,那美國仍然可以繼續宣揚其價值觀(第二點),這樣中美可以繼續相安無事和平共存(第三點)。但如果美國執意於武器化價值觀作為干涉中國的工具,那中國必然會攻擊美國的價值觀。

對於美國而言,是否要繼續綁着意識形態發動中美抗爭,將是其需要思考的最大問題。如果美國及其盟友仍然要以意識形態為武器,那中國將會拿西方的價值觀作為角力籌碼,順利的話不過維持自己對中國的道德高地,但搞不好的話卻可能是「魚死網破」,令西方面臨價值危機。

過去一年的社會運動中,有不少人揮動港英旗和美國旗。(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香港過去非常認同西方論述,回歸以來香港與內地的衝突,某程度上也是因為香港不少人都已習慣西方的國際秩序觀,對中國崛起抱有意識形態的偏見。然而,美國以至西方近年來的亂局都不斷地削弱這些國家的公信力,中美衝突無疑正是香港人反思意識形態偏見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