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應該接種疫苗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周二(4日)宣布2月24日起擴大「疫苗氣泡」,屆時進入食肆、健身室、公共圖書館等均須接種最少一劑新冠疫苗。

本港疫苗接種計劃去年2月開始,至今接種率七成多。餘下兩成多尚未接種的市民對疫苗仍然猶豫,或許憂慮副作用,或許認為香港目前疫情受控,沒有逼切性接種。但隨着Omicron變種病毒的傳播,第五波疫情萌芽,合適的市民無論如何也應該盡快接種疫苗。

是否接種疫苗當然是一種個人自由,但若然確診及傳染他人,其實也是對醫療系統的負擔及對社會的影響。政府將在2月24日擴大「疫苗氣泡」,既有助減低疫情傳播,亦是鼓勵市民接種疫苗的方法。權威醫學刊物《針刺》1月1日便刊登一份研究,指出丹麥、以色列、意大利、法國、德國和瑞士的經驗可見,在疫苗氣泡實施前20天及生效後40天,民眾的疫苗接種率得到提高。

接種疫苗顯著減輕病情

一些市民認為接種疫苗後的人仍然可能會感染新冠病毒,因而質疑疫苗成效有限。但疫苗從來不是說百份百免疫,而是減少感染的可能性,而且可以顯著減低病情,從而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以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的數字為例,沒有接種疫苗的入院率比起已接種的高八倍,而接種加強針更能降低88%入院率。

世衛歐洲總監克魯格(Hans Kluge)日前指出強制疫苗只能是最後手段的同時,也承認若非大規模接種疫苗,死亡個案可能多很多。根據他引述的研究,以去年11月計的過去一年,全球50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病,但若非多國展開了大規模疫苗接種,大約再多47萬人已經因此病歿。

梁卓偉:Omicron可致醫療系統崩潰

事實上,一些歐美國家或城市已實施類似的疫苗要求以加緊防疫。例如紐約市民必須完成接種疫苗,才能進入室內食肆、酒吧、健身中心、戲院等場所。法國總統馬克龍周二(4日)接受當地報章訪問時亦表示,「由1月15日起,你們(未接種疫苗者)不能進入餐廳,不能去飲咖啡,不能去劇院,也不能去戲院。」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周三(5日)表示,相信第五波疫情技術上可能已經開始。另一名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亦指出,若香港爆發Omicron傳播,每日死亡個案可達120宗,本港並不能承受,醫療系統一定崩潰。疫情已經來到,「為什麼我們應該接種疫苗」的問題不是已有明確答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