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留住人才 更要鞏固總部經濟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立法會周三(7日)會議上,有議員以近日香港人才和資金流失問題向政府提出質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回應時承認香港有人才外流的情況,惟強調只屬短期現象。至於議員提出有關資金外流,許正宇則表示目前未見資金流走,並形容本港仍有結構性優勢,而且對中長遠發展充滿信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亦承認香港目前有人才流出是「不爭事實」,所以遂在本月1日起陸續恢復部份航班作為回應外國商會的訴求。然而,若然香港外籍專才、高層因為種種原因而相繼離開香港,同樣值得社會思考的問題是為何本地人才不能夠填補相關空缺,以及到底怎樣才能維持香港作為跨國企業總部的地位。

目前有關人才外流之說其實就一直集中討論如何挽留在香港工作的外藉人士。(李澤彤攝)

企業應把握機遇善用本地人才

作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中流砥柱,外籍專才的離開自然叫人感到可惜。而根據歐盟駐港機構的估算,過去18個月累計一成僑民已經離港。一些外國媒體的報道,不少人都是打算回國探親後再到新加坡以及多哈等地區繼續尋找機會。

但專才在各地尋找機會本是常態,如果他們是因為第五波疫情而離開香港,亦不能排除他們在疫情退卻後會再次返回香港。特區政府當然可以改善香港環境,以留住外籍專才,但香港既為用人唯才的城市,本地專才又是否得到重用?如果跨國企業挽留人才出現困難,本地專才是否可以填補空缺?香港當然要挽留人才,但人才不分國籍。

據一些外國媒體的報導,不少外藉專才都是打算回國探親後,再到新加坡以及多哈等地區繼續尋找機會。(歐嘉樂攝)

除了維持香港作為亞太區總部

再者,目前有關人才外流之討論只集中在如何挽留在香港工作的外籍人士,但對於香港維持國際金融、商務中心至為重要的,更是外資企業是否繼續以香港作為亞太區甚至全球的總部,而政府的政策是否積極及吸引便為關鍵。

在這方面,新加坡政府可謂不遺餘力。當地不但以稅務優惠吸引企業,而且更引入吸引企業開設子公司等便利框架。大型科網企業如Google、Twitter等均把亞太區總部設在新加坡,而電器公司Dyson更把總部由英國搬到新加坡。目前在亞洲城市中,新加坡是擁有最多財富500強公司(Fortune500)總部的地方,這不但為當地帶來大量就業機會,而且亦形成當地重要的金融、商貿經濟鏈,亦即是所謂的「總部經濟模式」(headquarters economy)。

新加坡:圖為2020年4月7日,新加坡魚尾獅公園的景色。(Getty)

新加坡除提供各種經濟政策、誘因吸引外資把總部轉移當地,當地政府亦要求企業僱用一定比率的當地專才。目前在當地設置總部的跨國企業中,超過四成員工都是當地聘用,變相這種總部轉移的經濟發展亦能夠同時惠及當地精英,而非一面倒只照顧資本和外籍專才的需要。

香港要維持本地競爭力,須要在各種措施政策上維持香港作為一個吸引外資的商業中心。但在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時,政府的措施政策亦應以本地社會利益為出發點。目前香港雖有一些外籍專才流出,但香港的優勢本質仍然不變,背靠內地市場,只要維持有利的營商環境,大企業及各地人才長遠而言自然會選擇香港落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