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電子政務在便民還是擾民?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下,政府推出了一大堆防疫抗疫措施。市民和機構要面對各種各樣日新月異的呈報和核對手續,最需要的是程序清晰和簡便。政府部門把程序電子化當然並非壞事 ,但若只求電子化而漠視用家實際處境,恐怕根本不會增加辦事效率。近日政府要求安老院舍每日上網呈報零確診記錄,以及於網上申報平台下架後要求非在港接種疫苗者親身到郵局申報打針記錄,便是例子。

好的電子化必須要利民、便民,做得不好就可能反過來增添煩惱。政府上月1日起要求安老和殘疾院舍每日上網呈報零確診記錄,社署截至同月19日向遲報零新冠確診個案記錄給衞生防護中心的129家院舍發警告信,安老院舍業界於本周四(5日)公開對社署發信安排表示不滿。

第五波疫情下,院舍職員曾經要帶病繼續照顧確診院友。(羅君豪攝)

呈報有必要 方法可簡化

誠然,院舍每天呈報有助政府監察疫情,嚴防第六波來臨,但當有超過一成安老院舍難以執行,或許顯示存在制度上的障礙。業界代表解釋職員太忙漏報或因為不懂技術問題而未能呈報,又質疑零確診申報的意義。因為社署已把新規定納入《安老院實務守則》,業界擔憂警告信會影響牌照和犯法。

業界相信都願意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以保長者健康。在這前提下,衞生部門有責任在網上系統運作前與業界商量,盡量簡化填報程序並教導員工熟習系統。此外,衞生署亦可考慮只要求有確診個案的院舍呈報,就可省卻零確診呈報程序。

5月5日早上九時,灣仔郵政局已大排長龍,有逾百人等候。(張浩維攝)

申領境外針卡技術已備

另一方面,為符合疫苗通行證安排,早前在境外打針人士要親自到郵局輪候申報接種記錄,才可獲發臨時疫苗通行證。然而因為派籌數目有限,不少輪候者數次撲空。在他們和立法會議員一面倒批評後,政府才決定在口岸直接向入境者發出臨時通行證,並且增加郵局的派籌額,又稱將重新推出網上非本地疫苗接種紀錄申報平台。

其實政府去年9月就曾推出功能相同的「新冠疫苗接種資訊申報表」網上平台,而且該平台最遲到12月下旬仍能正常運作,後來當局卻在無公布的情況下將其停止服務。關注事件的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引述政府內部人士,指重推舊有服務技術上可行。既然如此,外界難解為何如今市民要倒退到排隊辦理。更加重要的是,現在政府似乎只將網上平台視為一項「補鑊」措施。外出用膳或進出指定處所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境外打針者在港府的疫苗通行證政策下自然都會申請境外針卡,那麼政府理應透過有關技術預先容許境外人士在來港前就可申請通行證,才能善用電子化系統帶來的便利效益。

政府多年來推動公共服務電子化,問題往往是電子化程序總停留在半吊子階段,例子也不只是疫苗通行證和確診申報平台,例如公屋租戶網上申請居屋後仍要親身前往屋邨辦事處簽署表格文本,而審計署早前才批評運輸署仍未全面把車輛和司機續牌電子化,無法鼓勵駕駛者網上續牌。政府常稱要帶領香港邁進智慧城市,那麼各部門既要以身作則,實踐智慧政府,更重要的是,市民和機構得以感受電子化改善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