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民望低迷下當選 林鄭月娥的當前任務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林鄭月娥當選下任香港行政長官,這已經是事實;但若形容她「贏」了選舉,似乎還有些不足,因為她只是「贏」了777名選委的選票,足以讓她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首長,但她在民意戰中卻愈打愈差,始終「贏」不了大多數市民的支持。作為民望支持如此低的林鄭月娥,如何能在上任後扭轉頹勢,面對極大挑戰。

林鄭月娥擊敗曾俊華,高票當選。(羅君豪攝)

根據《香港01》獨家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民調顯示,在選舉投票前,林鄭月娥支持度跌破三成,只有29%,比支持度高達56%、民望居首的曾俊華,恰恰低了接近一半。相比2012年的特首選舉,當時梁振英縱使受盡西九利益衝突疑團、小桃園江湖飯局等事件困擾,對手唐英年更大爆梁振英曾在政府高層會議中指「始終一次要出動防暴隊、催淚彈對付示威者」,在重重的負面新聞衝擊下,當年的大型民調仍顯示梁振英支持度有三成多,只有「2字頭」的民意支持,大約就是當時唐英年、甚至何俊仁的水平。以兩屆選舉作對比,足見林鄭月娥當下正面對一個怎樣的民意窘境。

在香港的畸形選舉制度下,林鄭月娥憑這種民望水平上台,可以預期她在當選之後,不但不會有任何蜜月期,甚至很可能如梁振英般,面對嚴重的信任危機。我們甚至可以猜想,大部分市民,還有不少民主派的政治力量,都會以嚴厲的眼光審視她的施政,只要稍有差池,這種信任危機都將被激化,讓這位新任特首在施政上舉步維艱。

或許林鄭月娥會覺得,所謂的民意,有如浮雲,時高時低,只要靠自己做實事、大有所為就可以了;但現實是,市民的觀感往往影響政府的政策能否順利推行。以現屆梁振英政府為例,政府去年中曾將醫委會改革的方案交上立法會,這項改革本來得到不少病人權益組織,以至為數不少的泛民主派議員支持,但一些既得利益的醫生組織,卻將改革妖魔化,將議題荒謬地扯上中港矛盾、甚至說梁振英藉此改革推進「一帶一路」向中央阿諛奉承,面對這些無稽之至的說辭,港府竟然顯得毫無招架之力,只能眼白白任由謠言如流行病毒般肆虐,改革最終更被議員拉布拖垮。不少市民打從心底不相信梁振英,覺得他領導的特區政府,推出每項政策都是魔鬼在細節、包藏禍心。所謂民無信不立,梁振英政府被區區一個醫委會改革弄得灰頭土臉,一個未獲普遍市民支持的特首,又是否能夠「有為」起來?

林鄭月娥在低民望、高選委票下當選,開局既有契機亦有危機。(黃永俊攝)

由此可見,對於一個政治領袖,市民的民意支持確實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政府有效施政、社會能夠和諧的指標。更關鍵是,林鄭月娥上任後即將面對社會深層次結構矛盾在各個領域的輪番爆發,如果政府要公正處理,勢必觸動既得利益階層的乳酪。但在香港的現實政治環境下,一個未能團結社會大多數的特首,政治支持只來自建制派,她又如何可能真正觸動建制的利益?道理不難明白,只要看看現屆政府對回收橫洲棕地興建公屋的處理手法,已經不說自明。

當然,林鄭月娥首先要認真反思自己的民望為何如此不濟?或許她本人仍未能真正認識。據說,她在選舉期間和一批泛民主派選委閉門會面時,曾經一時感觸流淚,訴說自己加入政府36年,長年為社會服務,犧牲私人及家庭生活,竟然被不少市民覺得她是「衰人」。明顯地,林鄭月娥因為想不通被討厭的原因、不明白為何被如此看待,才會覺得萬般委屈,令「好打得」的她亦潸然淚下。

一個政治人物的公眾形象,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市民對其長期觀察,隨着歲月累積而成,這種公眾形象又會因為各種原因在不同時間發生變化。正如有些人稱林鄭月娥「好打得」,而且曾經長年是政府主要官員中民望最高的一位,那是因為多年來見證林鄭月娥敢於觸碰爭議議題,例如皇后碼頭保育、新界僭建、丁屋截龍等,社會上有不少人都覺得她比其他政府官僚更有擔當,才稱譽她「好打得」。後來林鄭月娥民望下滑,甚至跌到如此糟糕的水平,除了是因為在過去幾年,大家認為她在梁振英的施政中扮演一定角色之外,更關鍵的就是在這一次選舉中,中聯辦被認為幕後操縱選舉,引起民意強烈反彈,被中聯辦支持的林鄭月娥當然要受到牽連。她自己也並非完全沒有問題,在宣布參選之後,各種競選工作章法混亂,各種細節顯得背離民情,都無法改變自己的先天不足,以及民間形成的偏見。相對於其對手的優異表現,這一切只能夠不斷蠶食其已經不高的民望。

林鄭月娥勝出後,丈夫擁抱道賀。(資料圖片)

不少市民更認為,林鄭月娥在最近兩三年變了,「好打得」的她不再是向着鄉紳、地產商等既得利益者,而是對弱者抽刀、打向港人信賴的核心價值。問題是,今天的林鄭月娥是否明白民意和她自己的認識差距?她在選前接受一家電視台訪問,提及她為何希望當選行政長官,她說在接觸選委後發覺:「原來香港還有很多問題未解決、原來年輕人覺得社會存在着不公義、原來失去了希望會令人如此沮喪與灰心。」這番說話應該是林鄭月娥的深情剖白,但是對於不少市民來說,感覺就只有一個:「當了36年官,『原來』她不知道市民為何憤怒、『原來』一再說重視年輕人的她不明白年輕人為何懊惱、『原來』林鄭月娥對香港的不公義一直懵然不知、『原來』林鄭月娥不知道很多香港人早已失去希望。」或許林鄭月娥在大學時期曾經積極參與社會改革,但不幸地,在過去30多年亮麗的公務員生涯裏,她不自覺地已經成為了香港離地精英的一份子。只有當林鄭月娥明白市民的感覺,認識自己的問題,她的民望低迷之謎才能夠解開:如果她能與社會大眾同喜同悲,如果她能搞清楚香港的問題所在,如果她能重新建立香港人的希望,公眾自然能夠對她報以信任,她的民望自然會隨之回升。

在如何爭取民望這點上,林鄭月娥到底可以做些什麼?她至少有兩個對象可以參考。

第一個是她的競選對手曾俊華,這當然不是指曾俊華競選團隊的公關意識;她真正要學的,其實是曾俊華較平和的待人處事態度。曾俊華的高民望主要是因為香港人信任他努力締造社會團結和諧;縱使社會上對他不乏批評之聲,指摘他守財奴、hea做,但起碼不少人認為,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溫和、善良、憨厚的老實人,這些元素,在經歷了梁振英極為惡劣和強烈鬥爭意識的五年之後,正正是當前香港人希望今天的特首應該擁有——而市民認為林鄭月娥欠缺的特質。

另一個林鄭月娥應該學習的對象,其實是她自己。2012年現屆政府上台的時候,林鄭的民望比曾俊華高,其中原因是她當時是市民心目中「好打得」的林鄭,而且認為她真正關心市民福祉。如果今天的林鄭月娥能夠重新建立這種執政原則,通過自己的魄力和堅持,着力解決各種社會問題,證明自己從來沒有「背叛」自己的初心,重建市民的信任和希望,必然能夠改變大家對她的觀感。

競選的初衷,不是單純為了爭取民意、奪得大位,而是讓參選者做好管理社會的準備,讓選舉洗滌曾經對政治的幻想,回到現實。今天林鄭月娥已經由候選人變成當選者,她可以學得幾快、學得幾多,足以令香港人,特別是對她抱有負面觀感的市民眼前一亮,再一次改變大家對她的認識,恢復大家曾經欣賞而且民望最高的官員,將是她能否為未來五年開好局,還是變成另一個梁振英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