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地發展無可厚非 產業搬遷難題待解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屯門德保雪粒因為政府收地興建公營房屋,未來將要遷出現址,公司表示無法找到合適徙置廠房用地,最壞情況可能要以結業收場。由於德保為全港食肆、街市主要冰粒供應商,飲食業界憂慮這樣會進一步增加經營成本。面臨着類似情況的還有上水古洞悅和醬園,負責人稱數年前就知道工廠用地位於新發展區道路範圍,然而一直都找不到新址搬遷。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回應事件表示,收回有關土地進行整體發展有其必要,並且相信相關企業會有足夠時間準備搬遷。誠然,坊間「盲搶地」的說法並不公允。畢竟發展公營房屋與創新用地都是合理的目標,而且當局也老早發出了相關通知。正如早前志記鎅木廠、喵坊Mil Mill等例,社會可以批評政府部門和法定機構的安排與溝通做得未夠好,又或指責官員欠缺產業政策思維,但不應該將收地或租務安排本身一併否定,甚至冤枉官方通知時間過短。

甯漢豪指「一地換一地」非考慮範圍。(文睿攝)

收地決定合理也得支援行業

在另一方面,甯漢豪強調「一換一」並不是當局現行政策,亦即難以幫助每一位受影響者都「用同一個便宜的租金去繼續經營」;同時又呼籲棕地作業者本身應該作出「升級轉型」,以及毋須堅持留在單一區域發展。但要做到順利過渡,徵收作業用地便需具備配套政策。

儘管港府近年有計劃預留土地發展多層工業樓宇以安置棕地作業,然而當局取向主要是靠它來支援物流及港口後勤行業,洪水橋試點的大廈設計就為此引入直達車道與超高樓底,可是討論過程卻較少留意其他行業的特殊需要,如顧問建議提及應該設置的中央化學品、污水處理設施等。未來建設的這類多層工廈相關如想要容納更多種類的行業,就應考慮該在設計上加入更多特別調整和輔助設施才行。

搬遷選項不應存在無理障礙

除了有行業傾向的多層工業樓宇之外,官方提供被徵收棕地作業者的搬遷土地措施選項,一般包括進入產業園區、投標短期租約官地或自行物色其他私人土地,然而它們對一些作業者來說往往都不具足夠可行性。譬如今次涉事的德保雪粒與悅和醬園,它們此前皆有嘗試接洽官員建議過的科技園轄下元朗創新園,結果雙方均因投資成本昂貴而放棄。至於當局聲稱有時提供短期租約政府土地,實際招標次數都是極不穩定。

而餘下的物色私人土地一項,在政府已按市價作出法定賠償的情況之下,按理來說此一方法不會十分困難才對。無奈礙於當局在在全港的工業用地規劃不均,加上新界地區市場資訊不夠透明,地塊丈量分割情況又因歷史原因極不規整,被徵收的棕地作業根本難以用穩定的價格在鄰近區域找到合適的搬遷用地。總合來看,哪個選項都對業者產生一定障礙,尤其是在尋找難以替代私地一事之上,政府有不可回避的責任。

如果政府真的希望被搬遷的傳統工業能留下來「升級轉型」,那就應該先做好全港的工業用地規劃以及整頓新界地區土地交易與丈量的亂象,確保被收地者尋找搬遷土地不會遇到不合理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