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倡議|人才政策要從入境、產業、經濟、教育全面著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年泰國、新加破、英國等都推出了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而李家超政府將於本月19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人才政策預計也會是重點。不少團體和智庫的建議都包括了人才政策,例如香港新方向建議針對新興產業吸引內地和海外的創科人才來港創業、取消優才計劃的年度配額,簡化其程序和更新評分標準。由立法會議員等人士組成的香港人才大融合促進組則列出了十點人才政策建議,包括建立人才信息庫、跨灣區科研人才庫等。

人才政策中最常見的建議莫過於入境政策,即提供、簡化及專門化移民及工作渠道,令海外人才更容易到當地工作。然而入境政策充其量只是減低人才移入的阻力,終究未能加強當地吸引人才的能力,而且忽視了培訓並留住本地人才的重要性。例如日本過去30年工資增長緩慢以及近來日圓大幅貶值,令愈來愈多日本人才如壽司料理師傅希望到外地找尋機會,這是日本入境政策也處理不到的問題。因此完整的人才政策不應只是吸引移民的對外政策,也要包括對內培訓及留住人才的部分。

世界各地都正爭奪人才應對未來發展。(資料圖片)

人才清單便利入境 指定領域重點投資

首先,人才政策必須具針對性,延攬及留住的人才應是對香港經濟和產業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人才。香港政府2018年制訂首份人才清單,經2021年檢討後現時涵蓋13項專業,包括資產管理合規專才、ESG相關財經專才、廢物處理專家、資產管理專才、海事保險專才、精算師、金融科技專才、數據科學家及網絡安全專家、創新及科技專家、造船師、輪機工程師及船舶總管、創意產業和表演藝術專才、爭議解決專才及業務交易律師。

然而,人才清單只是讓申請人可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綜合計分制」下獲額外分數,仍然只屬方便入境的政策,未能加強本港自身吸引力。而細看清單部份涉及的是優勢產業,例如本港金融業現金流和人才充足,不難吸引或留住人才,部份涉及的卻是新興產業,例如香港的創新科技領域面對着激烈競爭。因此政府可以再指定具有戰略價值的人才,例如人工智能及機械人領域,集中投放資源,而非只是方便入境。

優勢建立需時 利誘提高叫價

有了「指定人才」,政府便要針對性地加強個別領域的吸引力。這當然離不開推動產業改革,提升經濟增長的質素,形成吸引人才的基本條件。香港現時已在增建科研園區吸引企業進駐,但卻未與人才政策連結。政府可以優惠吸引企業帶同指定人才來港發展,並在目前的創業基金以外,重點撥款資助指定人才在香港成立創科公司。門檻要訂得低一點,讓小型的人才團隊也能參與其中。

戰略產業的優勢建立需時,中短期而言,政府要不吝嗇地幫助企業提高吸引力。香港的工資不低,以最常用的巨無霸指數而言,疫情前香港是全球工作需時最少便能買入一個巨無霸的城市。惟在「指定人才」相關的戰略行業,可能由於仍處於起步階段,未必能提供較其他地方優厚的待遇。因此政府可以研究推出補貼或稅務優惠政策,利誘企業加碼在指定人才的受僱待遇。政策設有期限而非長期的僱用津貼,目的是推動企業嘗試以更高的薪金吸引人才,幫助新興的戰略行業走上軌道。

生活成本也影響人才會否留港。(Getty)

減低生活成本 按需培訓專才

除了透過企業的間接利誘,政府更可直接資助指定人才的在港生活。幫助海外專才解決住居以及照顧子女等需要。現時香港的人才公寓主要只得科學園去年入伙的「創新斗室」,提供約500個單位。不但供應有限,而且入住條件由科學園所定,不一定滿足到政府的政策需要。當局應主導提供更多的人才住房,換取時間在中長期減低香港的的生活成本,這樣就不只吸引外地專家,也可留住本地人才。

說到本地人才,培訓和教育就是關鍵。政府可以研究建立更著重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教育體系,讓有天賦的學生更早專攻相關科目,畢業後銜接相應的大學課程。大學的課程當然亦要與時並進,按政府有意發展的戰略領域培訓相應人才。有相應的人才才能推動香港需要的轉型,香港的轉型愈到位,培訓出來的人才亦愈多機遇。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善用已有的持續進修基金,增加金額於指定技術領域,在不同階段、更多層面培育指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