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公屋只是權宜 告別劏房必須落實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建築署對「簡約公屋」四至五人單位的初步設計圖,並指有關單位「將會提供獨立洗手間、煮食空間、冷氣機及熱水爐」。根據她張貼的圖片,這些單位會採取開放式單位設計,亦即住戶成員要在無獨立房間環境下一同居住。局長另外在電台節目專訪亦稱,不希望租戶最終要重返「劏房」等不適切居所。

《施政報告》提出,港府未來五年會在短期內未有發展計劃的政府和私人土地上,利用「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建築法快速建成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讓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家庭優先申請入住。按照當局後續說法,「簡約公屋」目前已經覓得五至六幅合適用地,而且政府會透過招標將項目交給非政府機構管理及保養。

傳統公屋角色無可替代

不過,坊間有人按照建築署設計圖片內的傢俱擺設作推算,判斷「簡約公屋」四至五人單位面積約為216至234平方呎,亦即折算下來人均居住面積僅得43.2平方呎到58.5平方呎之間。這個數字僅得傳統公屋全體租戶人均居住面積145平方呎大約三分之一,並且剛好符合「擠迫戶」的59.2平方呎以下居住密度定義。

另外,傳統公屋輪候冊截至今年6月底尚有逾14萬宗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因此3萬個「簡約公屋」即使全部如期落成,也只能安置當中大約兩成輪候者而已。況且傳統公屋尚有近10萬名非長者一人申請,此五年間亦會有其他申請者加入輪候隊列,故此「簡約公屋」頂多起出輔佐作用,讓部分居住環境差劣的家庭提早上樓,卻不能取代傳統公屋的角色。

再者,「簡約公屋」終究不是長遠之策,在這方面其角色與以往的中轉房屋或過渡性房屋無甚差異。官員表示「簡約公屋」私人用地預計能用七年以上,並稱扣除前期工程、興建時間後最多可住上五年,變相已經道明「簡約公屋」難以長期維持,若傳統公屋本身的輪候時間無法順利回落五年以下,「簡約公屋」住戶還是有機會得重返「劏房」。各種公營房屋長遠目標應該是要幫助港人「告別劏房」,但官員如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等卻總是不能承諾此點。

住在深水埗區的基層劏房戶翹首以盼上樓久矣,然而對「簡約公屋」看法卻各有千秋。吳先生(74歲)與劉姐(68歲)夫妻倆輪候公屋約2年,現租住在深水埗一幢唐樓的劏房內,昨日看完施政報告直播便直言「唔想去住簡約公屋」。(梁鵬威攝)

毋忘增加居住寬敞程度

更加重要的是,前述「簡約公屋」單位人均居住面積估算結果,竟然有可能低於去年底全港關注劏房平台調查發現「劏房」人均居住面積的48平方呎。儘管現時估算結果流於粗疏,惟有關觀察足以提醒當局切忌為了加快建造和上樓速度,就「快刀斬亂麻」地忽視了居住寬敞度的問題,畢竟這點可是中央領導人希望我們處理的事項之一。

據悉整體「簡約公屋」計劃單位面積介乎107至333平方呎之間,跟傳統公屋單位由151至388平方呎的標準面積差上頗多。對照各種私營「劏房」,「簡約公屋」無疑有租金便宜、較佳衛生環境等優點,其安全程度亦不可同日而語,但若「簡約公屋」有個別單位最後在居住寬敞度上新不如舊,這顯然還是說不過去的。

李家超稱設計「簡約公屋」原因是「對急切希望離開『劏房』的人來說,就算早一天、兩天、三天都希望盡早離開」,那麼當局目標自然不應只求單純提供廉租「劏房」。尤其「簡約公屋」住戶本身統面對社區配套不足的限制,而且當局還打算將「簡約公屋」與傳統公屋輪候時間合併計算,那麼兩者單位面積起碼需要盡量看齊。如果興建單位數量因此受到影響,也只說明當局覓地未夠努力,所以被迫後續建屋縮減規模,「告別劏房」目標只會愈來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