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郵輪重回香港 只是復常路上一站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經過三年多的疫情,香港終於再度迎接了一艘盛載外來旅客的國際郵輪,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旅遊事務專員沈鳳君及旅發局主席彭耀佳專門到場迎接,向抵港郵輪乘客派發紀念品。這當然是香港邁向「復常」的又一標誌,政府官員相信, 只要疫情不走回頭路,香港旅遊業便可重現「全盛時期」。然而,吸引旅客重臨香港,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本星期三(1月18日),皇家加勒比集團旗下銀海郵輪「銀靈號」由鯉魚門進入維多利亞港,獲消防船噴水歡迎,並且會在尖沙咀海運碼頭停泊一晚。楊潤雄在歡迎儀式後向傳媒表示,國際郵輪返港一事具標誌性意義,當局日後將繼續加強推廣郵輪業,爭取更多的郵輪公司在香港設立母港或辦事處。

+5

毋忘郵輪樞紐大計

然而不能忘記的是,早在新冠疫情與社會動亂前,本港郵輪業的發展已經難言令人滿意。港府過去曾有建設「郵輪樞紐」大計,但在2013年建成的啟德郵輪碼頭,到2017年全年有郵輪停泊的日數不足一半,而有多於一艘郵輪停泊的亦僅得約個半月時間。當年對郵輪業在2023年可為香港每年帶來15億至26億元經濟效益的估算,今天聽來更是一大笑話。

疫情打擊讓郵輪公司清盤或撤出香港,其實只是將本港推廣郵輪業的錯誤方向加速呈現人前。像雲頂香港旗下星夢郵輪去年停運前,其「世界夢號」便一直靠「公海遊」多次短程出入,充撐逾半啟德郵輪碼頭停泊紀錄。這種情況說明了港府近年集中推銷以本地主場為主的「公海遊」,根本無助建設「郵輪樞紐」。

讓其他競爭對手追上以至超越香港的關鍵因素,無疑是政府缺乏長遠規劃思維。當初啟德「泊遊城」因經營不善、欠缺人流淪為死城,但附近大草地等環境吸引了不少市民,成為頗具吸引力的休閒場所,當局理應趁勢重建相關服務、交通配套,可惜該區發展再三錯失時機,連毗鄰「環保連接系統」單軌鐵路都一併胎死腹中,去到疫情肆虐期間,草地也被改建成為防疫設施。

去年2月20日,政府開始在啟德郵輪碼頭的空地,興建方艙醫院及隔離設施。(盧翊銘攝)

發展不能止於復常

談起「銀靈號」來港時,楊潤雄表示只要「復常」不走「回頭路」,相信就能逐步吸引旅客回到香港,讓旅客人數重返疫情前「全盛時期」。問題是疫情之前的香港,真的能算作什麼「全盛時期」嗎?本港再度迎來國際郵輪、陷入寒冬的旅遊業復蘇有望,固然是一個值得社會振奮的消息,但卻不代表我們就能夠被其蒙蔽眼睛,將目標下拉至單單「復常」到疫情前水平。

有關現象自然不單單限於郵輪與旅遊,其餘像造地建屋、創科發展、陸港交流、公民教育、修補社會撕裂等領域,都不應該因為當下香港「復常」在即,就忘了需要修補疫情以前老早出現的千瘡百孔。畢竟「復常」不過是走出疫情後的第一步,我們千萬別讓一時停滯帶偏終點,必須緊記真正目標是讓香港走上一條人人安居樂業的發展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