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未復常 推廣須加力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農曆新年假期是傳統旅遊業旺季,澳門於撤銷入境者的核酸檢測要求後,分別在年初一(1月22日)、年初二(1月23日)兩天錄得逾5萬和7萬旅客入境人次,遠遠高於當地政府原先預計水平。反觀香港在這兩天的同期數字只是跟澳門相若,考慮到兩地原有經濟體量差距,有關情況對於香港來說其實頗不樂觀,當局有需要拿出更積極的宣傳推廣策略來應對。

過往,即使在新冠病毒疫情初起的2020年,本港年初一、年初二兩天仍然分別有13.5萬及21.7萬人次入境,但在經歷疫情肆虐及關口封控後,接下來的2021年與2022年則跌到僅有數百人。儘管社會本來期待今年「通關」紅利可以促進旅遊業界以至整個經濟「復常」,但從入境人次情況看來似乎還有一段距離。

尤其只看內地旅客的話,香港日均入境內地旅客人次,自從1月8日「通關」以僅得約1萬人而已。不少人原先預料會出現的陸客湧回香港並沒有發生,街道旅客人流或有明顯增加,但跟疫情之前情況絕對難以同日而語。倒是澳門各處景點可謂門庭若市、水泄不通,酒店、商販等各行各業都能夠直接獲益。

宣傳推廣策略不當

毋庸置疑,陸、港之間繼續保留旅客48小時核酸檢測要求,是減少來港旅客的主要因素。近日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本地防疫措施有望在農曆新年後獲進一步放寬,而第二階段的免檢疫「通關」亦相信會視乎口岸配套、承受能力等加快進行,隨着通關限制陸續解除,香港與內地人流來往也將持續上升,來港旅客也可望持續增加。

然而,除了不完全由港方控制的出入境檢測要求之外,我們是否就沒其他事情能夠做得更好來便利旅客呢?舉例來說,黃大仙祠重新容許信眾參拜祈福,警方實施人潮管制措施,結果卻因封路設限單向通行,導致市民在入廟時不能經過廟外市場,人潮參拜後亦會被催逼離去,讓檔販大多感覺「旺丁不旺財」。

過去幾年,旅遊發展局在疫下獲持續增加其預算金額,由2019-2020年度的4.3億元,增至2022-2023年度的10.75億元,不過其工作計劃與成果卻完全看不到其間這些資源如何增加來港旅客。行政長官李家超稱下月開始舉辦「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宣傳活動,詳情仍未公布,但該口號聽上來卻令人感覺突兀,不像是出自準備迎接賓客的主家之口。當局也許憧憬外來旅客的笑語響徹維港,但這項宣傳活動將如何營造賓至如歸的氣氛,讓人不無疑慮。

通關前無先行攻勢

回想澳門、新加坡等鄰近地區,在真正「通關」以至放寬入境限制時,港人已經可以看到它們在香港投放資源進行宣傳推廣,吸引我們選擇當地作為旅遊目標,而從香港近月實際出境旅客情況來看,這種事先準備好的宣傳攻勢無疑有了效果。相比之下,特區政府似乎是要等到「通關」成事以後才來慢慢籌劃。

有官員與業界人士聲稱,港、澳兩地以至跟其他地區之間都不存在「搶旅客」,繼續搬出那套「優勢互補」一類說詞,問題是旅客群體與消費能力的總量有多少就是多少,香港或任何地方固然沒可能完全獨佔,但被其他地區搶去的份額同樣是實實在在流走了的。就算今年是兔年,我們也不應該因為整個「大餅」還有餘下的不少部分,便施施然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