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與基辛格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查理芒格生於1924年元旦,亨利基辛格大他半年。在過去兩天(11月28日和29日),二人先後與世長辭,分別終年99歲和100歲。

他們一個在美國土生土長,是中西部內布加斯加州人;另一個是由德國逃來的猶太人,多年在東岸生活和穿梭。相同的是,他們二戰期間都曾經在美軍服役,戰後都入讀了哈佛大學。芒格進入的是法律學院,基辛格則在政治學系。

芒格自1978年起為巴郡副主席,以內布加斯加州的奧馬哈市為總部。(REUTERS/Scott Morgan/File Photo)

二人的軌跡不曾重疊,但在各自的領域都闖出了一片天空。六七十年代,芒格的投資年回報接近兩成,遠遠拋離同期道指的升幅;基辛格學而優則仕,成為尼克遜和福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前者成為巴郡副主席,與巴菲特成為投資傳奇;後者在中蘇之間縱橫捭闔,半世紀以來是美國政商界最權威的政治顧問。

兩個人各自的大事小事,投資界、外交界、學術界可以聊上三日三夜。不過兩岸三地民眾一直以來最關注的,始終是他們對中國的看法。在二人身後的這一兩天,網絡輿論尤其可見。

芒格作為中國大好友,兩年前曾經押重注買入阿里巴巴的股票。縱然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陰霾未散,但他僅在一個月前仍再次重申研判。「第一,中國經濟未來二十年的前景比其他任何大型經濟體都要好。第二,中國的頭部企業更強大、更優秀,而且它們的估值要便宜得多。因此,我自然願意在芒格投資組合中納入一定中國風險資產。」

至於基辛格,就更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今年7月,他以百歲之高齡乘坐飛機,橫越太平洋訪問北京。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的基辛格,被形容為「造福了兩國,也改變了世界」,「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增進中美兩國人民友誼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在基辛格逝世後,《紐約時報》的報道直言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認為中美關係自特朗普開始、到現在拜登政府都已經回不了去以往那樣。至於芒格,亦有聲音提到阿里巴巴的股價持續低迷,認為他作出了錯誤的投資決定。

基辛格先是出任尼克遜的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在福特接任總統後,分別在任兩個職位至1975年和1977年。(Richard Nixon Presidential Library/Handout via REUTERS)

不過,不論是視芒格和基辛格為「中國大好友」,抑或認為兩人錯判了形勢,其實同樣簡化了事情。毋庸諱言,基辛格作為信奉務實外交的現實主義者,他打開中國大門、長年與中國打交道,無不是出於對美國自身的利益計算。從轟炸柬埔寨、支持智利政變等劣跡可見,基辛格沒有多少意識形態的包袱,凡對美國有利的,他都可以支持。

芒格作為投資者,自然更加是利益先行。只是,利益先行不代表投資不會虧蝕,而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也不代表芒格投資的中概股只漲不跌。中國經濟正面對深刻的結構調整,部分產業、企業不如年前市場過熱時般水漲船高,這不應該令人感到意外。

正如基辛格與中國友好,但仍然是以美國自身利益為上,芒格看好中國經濟,亦不等如他看扁美國的發展前景,對蘋果公司、可口可樂、美國銀行等都押了重倉。把美國和中國對立起來,認為兩者是此消彼長的惡性競爭,本來就是不必要而且錯誤的意識形態,正正是基辛格作為現實主義者、芒格作為投資者所揚棄的包袱。